新华网拉萨12月16日电(记者张京品)一米六的个子,瘦弱的身躯,看似弱不禁风,可一旦背起几十斤重的邮包又健步如飞--他就是珞巴族邮递员嘎发。

嘎发,珞巴语为“梦之子”。8年来,他把爱心邮路铺得越来越宽,也把雪域高原的“邮路苦”融化在了“邮路梦”里。

2005年6月,20岁的嘎发成为西藏隆子县珞巴族民族乡——斗玉乡首位邮递员,担负当地三个村、两个学校、一个派出所及当地驻军每周两次的邮件投递工作,往返里程66公里,其中最远的其玛普村有3个自然村,全都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之间。

通往其玛普村的路是山间小道,嘎发背着邮件在陡峭的山路上要走3天才能完成一次投递,而且途中必经“命悬一线”的子荣崖。2013年7月的一天,嘎发骑着摩托车在送邮途中突遇塌方,滚落的大石擦着他的身体砸了下来,虽然人只受了点皮外伤,但摩托车前挡风玻璃却被砸出一个碗口大的洞。

亲戚朋友问:“你冒着生命危险吃这碗饭,值吗?”嘎发说:“干哪一行没有付出?习惯就好了,况且我怀揣的不只是邮品,更是责任。”

由于通往连队的道路险峻,2011年以前,常年驻在斗玉乡的某边防连的所有邮件、报刊和包裹只能投递到团部,通常由去团部办事的人顺带捎回,有时邮件数月无人领取。

当地邮政局要求嘎发直接将邮件投递到连队,并提出相应增加薪酬。嘎发说:“边防战士为了保家卫国,驻守边疆,我愿意无偿为他们服务!”

山里人出门不容易。代充话费、买日用品、捎钱汇款,甚至帮人修表、给小学生买书本,成了嘎发工作外的“零工”。捎的东西多怕忘记,他就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女儿考上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后,每月需寄生活费,我不识字,多亏了嘎发帮忙办邮政卡,定时帮忙汇款。”村民卓嘎说,嘎发有一身本领,更有一股耐劲儿。

2008年冬天,隆子县发生多年未遇的雪灾,抗灾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及时把上级抗雪救灾的指示精神通过报纸、函件传达到每一个救灾点,嘎发不顾家里牛羊被冻伤、冻死,默默背起邮包,消失在风雪中。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行走相当于平原地区负重25公斤。为了邮件不被淋湿,嘎发把邮包紧紧抱在自己怀中。一天下来,他坚持投完20多件包裹、1800多份报纸。当深夜回到家中,嘎发手脚麻木甚至连茶碗都端不起来。

暴戾的冰雪封了山和水,却封不住乡邮员的脚。8年来,嘎发顶风冒雪、风餐露宿,骑坏了三辆摩托车,鞋换了一双又一双,先后投递函件、包裹等各种邮件近万件、报纸51万多份,从没有发生一起漏投、误投、错投现象,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我的邮包里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着千家万户的牵挂,我不能让他们的希望消失在我的手中。”2013年9月,嘎发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

(原标题:珞巴族邮递员嘎发的邮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