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      旅日学者

让今天亚洲的繁荣持续,构筑亚洲团结的理念、构架必不可少。为此,中国有责任高举亚洲团结这面旗帜,凝聚一切积极能量。

近来尽管新兴经济体增长减缓,但全球权力转移大趋势并未改变。非欧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呈现活力。其中,亚洲崛起尤为强劲。

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东南亚经济表现不俗。而同期美国,却历经两场地域战争,并受次贷危机冲击。这种反差让美国危机感加深,不少媒体、学者论述“后美国”时代。数年前,美国媒体人扎卡利亚出版了《后美国世界》一书。他认为,美国时代已经终结,在“后美国”的时代,中国、印度经济崛起。最近日本学者进藤荣一在《亚洲力的世纪》中也说,美国全球霸权已近黄昏,他预言,美国的正式退场要到21世纪中叶。

许多人说,21世纪必是亚洲世纪。那么亚洲的路今后怎么走?上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极大促进了西太平洋地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西太平洋沿岸10余座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以及周边城市,连成一条西太平洋城市带。ICT(信息、通讯和技术)普及、高密度城市空间发展、高铁航空网络普及,亚洲日益成为一体。亚洲民族靠勤勉自强以及变革意识创造了人类历史空前的繁荣。亚洲民族以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斑斓缤纷的产品,提供细腻丰富的服务。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形成。

上述日本学者进藤荣一引进“亚洲力”这个概念,说明亚洲世纪的特点。他说,与19世纪英帝国统治、20世纪美帝国统治不同,亚洲崛起的特点,是该地区总体力量。这种“亚洲力”将牵引、主导21世纪的世界。

尽管亚洲经济日益繁荣,但关于亚洲发展方向,亚洲内部存在对立。例如日本存在“新脱亚”的“海洋国家同盟”构想。这种思考强调日本的特殊性,把日本同亚洲大陆割裂,要求日本与英美海洋国家站在一起。日本现政权提倡的价值观外交,也是分裂亚洲的行动。此外,从文明序列上,把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区分,这也是无法接受的观点。2012年1月,日本某财团研究组织在日本各大纸媒刊登整版意见广告,贬抑中国处于“现代”阶段,固执于国家主权,常陷入“本国利益至上”的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该广告说日本是处于“后现代”阶段的国家,对“国家利益”可从更广阔视野把握,对维护国际公共利益需求有更强烈自觉。这种观点充满居高临下的态度,割裂了亚洲的一体性。

现实中的亚洲,一方面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增高,但另一方面,领土主权、历史遗留问题却让该地区日益紧张。韩国总统朴槿惠称这种现象是“亚洲悖论(Asia Paradox)”。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人们回忆,30多年前,当这块土地多数国家还没有富裕之前,这些问题并未影响国家之间、人民之间交往。但在今天整个亚洲走向繁荣时刻,困难却出现了,这些问题开始困扰亚洲各国人民、各个国家。这是为什么?

如今,亚洲整体走向复兴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域外势力的干预,另外一个是民族主义。这两种势力是亚洲持续走向繁荣的障碍。许多人指出,包括中日之间的问题,实际反映出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的离岸平衡战略(offshore balancing strategy)。这就是说,域外势力往往通过利用亚洲国家的民族主义实现其目的。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域外势力的战略手法,并有效控制亚洲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亚洲民族团结的关键。

目前亚洲存在两种民族主义,一种是抵抗性民族主义,另一种是分裂亚洲的民族主义。前者是亚洲前殖民地国家追求民族独立、统一的意识形态。今天,这种抵抗的民族主义积淀成为国家建设的正统性。展望未来,这种抵抗的民族主义,完全可以升华成为一种融合亚洲的宽广思考。至于第二种民族主义,则是亚洲团结的障碍。

今天有必要在亚洲团结的大目标下,超越各国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民族主义,通过各种层次的外交、经济交流、人员交流,全方位促进亚洲团结,最大限度孤立分裂亚洲行动。亚洲政治的核心目标,应是团结、发展、繁荣。为了这个目标,应该结成广泛的联合。亚洲人民拥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历史,曾是一体的人民。但是,目前在建设民族国家过程中,以往的共同记忆日益淡漠,而亚洲内部两种民族主义都影响到亚洲团结。

长期以来,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但是在解决亚洲团结问题上,“周边外交”这个概念重点强调中国周边,而非亚洲整体的理想。在21世纪亚洲面临分裂的时刻,我们应提出更高的团结亚洲的原则,应该突出亚洲和平、共同发展这个崇高理念。必须建立亚洲团结的意识,为此,亚洲知识分子彼此应该打破孤立状态,为确立共通的亚洲意识、亚洲自觉而联合。

二战终结已近70年。这一期间,亚洲却缺少和平,全球大规模地区冲突都发生在亚洲,这是为什么?必须指出,战后亚洲战火连绵的原因在于,其实亚洲一直是霸权体系维系战后秩序的发泄口。认真研究、理解战后秩序问题,是我们维系亚洲和平的重要课题。次贷危机后,美国重返亚洲,这种行动增加了亚洲内部对立,值得我们警惕。

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域外力量在该地区的存在。对于美国的行动,我们应认真对待。我们应对美国舆论多做解释,说明亚洲团结,并非排斥域外国家。亚洲应该构筑一种新的开放性体系,既相互包容,又对外开放。这种体系,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之上,谋求共同发展。

亚洲存在自己的道路。宗教融合,重视感性、实践理性都是亚洲的共同资源。克己勤勉,注重教育也是亚洲的传统。今天,维系亚洲兴盛,必须提出亚洲团结的顶层设计,提出亚洲团结的宗旨、形式、路线图。各种学科如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应该重视研究促进亚洲团结的问题,研究如何遏制亚洲分裂的问题。

让今天亚洲的繁荣持续,构筑亚洲团结的理念、构架必不可少。为此,中国有责任高举亚洲团结这面旗帜,凝聚一切积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