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4日电题:黄河畔掀微电影潮:草根“触电”宣扬真善美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苏斌

黄河之珠“壶口”畔,十几位农民正在拍摄微电影《追梦》,取材于当地一农民十余年守望壶口瀑布终成摄影家的真实故事。37岁的葛林在片中饰演配角,拍完后的瞬间,她的眼角泛起泪花,“主角圆梦了,我也过了把电影瘾。”

葛林是黄河中游山西吉县的一位农民,为了实现自己的演员梦,她主动报名参加演出。“这之前,拍电影想都不敢想,演完后大家都说好,我也变得自信了。”

其实,《追梦》只是黄河岸边吉县人拍摄的微电影中的一部。从2012年7月起,当地启动实施了“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文化惠民项目,计划为全县79个行政村每村拍摄一部微电影,让大家在休闲中感知身边的真善美

“每部微电影政府提供5000元拍摄经费。”吉县宣传部副部长李爱琴说,微电影主要以好人好事、创业典型、发展轨迹、民俗民情为创作原型,公开向社会征集剧本和演员,目的是保护村落文化,感染育化群众。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目前已经有近十部微电影在当地电视台及网络上播出。《婆媳情》讲述婆婆几年照顾瘫痪儿媳的感人事迹;《果园革命》通过故事宣传苹果树减密间伐的做法和好处;《想唱就唱》反映了当下农村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

“自从村里拍摄微电影后,80%的百姓参加到文化活动中,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壶口镇留村党支部书记葛平安说。

范吉忠是这个项目的导演之一,已经拍摄了4部微电影。在他看来,这种“小成本、原生态、接地气”的微电影取得的效果令人欣慰。他举例说,《追梦》上网播出后10天内有4万多人次点击,并被很多网站转载。

“关键是,调动起了人们的创作激情和参与热情,这也是我第一次当导演。”范吉忠说着哈哈笑了起来。

他告诉记者,仅他这一个“剧组”已经有60多人前来应聘演员,其中,既有12岁的孩子也有60多岁的老人。虽然,农民当演员有时候一句话要重拍20多遍,但百姓的那股淳朴、认真劲儿更让人感动。

不可否认,这股“微电影潮”圆了当地草根大众的导演梦、摄影师梦、编剧梦、演员梦。同时通过微电影,人们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回馈,实现了自我价值。

事实上,微电影上网播出后,影响远远超出了当地。一部《回家》的微电影将“娃”、“臊子面”、“窑洞”等黄土高坡元素以及父子情、母子情、乡愁融入其中,感动了线上线下无数人。

一网友留言说,“真的很好看,很感动,我的妈妈曾经也那样连夜给我做过我爱吃的饭,当时就忍不住掉眼泪了!想家了!”;太原市一网友看后评论到“淳朴感人,挺温馨的”。

“随着多部微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圆了不少人的梦,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吉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彦章说,微电影兴起于草根,生命力在草野,也将长期服务于当地群众。(完)

(原标题:黄河畔掀微电影潮:草根“触电”宣扬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