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A股主板、创业板“冰火两重天”继续上演。在保监会准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的利好刺激下,创业板综指大涨3.29%,首次站上1300点整数关口,报收1321.15点,创出历史新高。但上证指数继续沉沦,收盘下跌0.15%,开年5个交易日下跌了3.4%。同时,昨日创业板成交达到421亿元,创出历史天量,接近沪市昨日成交的七成。

今年开年创业板与主板显著分化的走势是去年的延续。2013年沪指全年下跌6.75%,全球排名倒数第三;但创业板综指大涨74.73%,表现名列前茅。深成指和中小板指同样是分化走势,中小板指上涨17.54%,深成指下跌10.91%。

那么,面对如此分化的结构性行情,投资者把握机会的能力如何?一份“2013年您在A股市场的整体收益状况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盈利的占比仅约一成,盈亏平衡的占比6.26%,其余超过八成投资者亏损。尽管上述调查样本只有1215票,样本总数不高,但也基本反映了去年亏损者居多的状况。

近5年机会大于风险

事实上,A股现状比投资者的认知和投资效果要好。如果将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综指四大指数作为4只股票等额投资的话,该投资组合去年的平均收益达18.65%。也就是说,投资者以四大指数为标的做一个组合,将获取相当可观收益。不过,如果以四大指数市值作为权重股的话,则去年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仍是负数。

具体的统计数据更加说明问题。按照2013年度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大于3%(参照存款利率)、收益率大于6%(参照贷款利率)、收益率大于8%(假设为合理目标收益)四档进行统计,在A股2468只股票中,四个档次分别为1692、1619、1519和1471只,占比分别为68.6%、65.6%、61.5%、59.6%。也就是说,将近七成的股票2013年上涨,将近六成的股票年度涨幅超过8%。两市2468只股票的算术年度平均收益更是高达27.74%。

我们把统计区间扩大至2009年-2013年,按上述同样档次分类计算,5年累计收益分别扩大为15%、30%和40%三个档次,则分别为1593、1419和1311只,占比分别为64.5%、57.5%和53.1%。如果计算所有股票过去5年的累计算术平均收益,则高达89.1%。

如果我们把年度目标收益率定为8%,5年累计目标收益率为40%,2013年有1471只实现了预期目标,占比约六成,2009-2013年的5年里有1311只实现预期目标,占比超过五成。也就是说,在过去5年里,我们在不用任何思考的情况下,年度获取8%收益的概率超过53.1%,其组合预期收益率为4.25%(预期收益率8%×概率53.1%),2013年的组合预期收益率达到4.77%,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以来的市场机会显著高于风险。而这与多数人的风险认知与操作结果明显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还是那句话:少数人赚了多数的钱。

2014年结构双重分化

证券市场机会总是层出不穷,却似乎又让人难以捉摸。数据不会骗人,再让我们看看哪些行业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在申万102个二级子行业中,2013年,互联网传媒年度涨幅高达183.8%,营销传播、医疗服务涨幅超过100%,此外,医疗服务、计算机应用、文化传媒、计算机设备、半导体、环保工程等涨幅居前。在10大年度牛股中,互联网和通信设备占据6席,网宿科技涨幅超过400%,其他如掌趣科技、中青宝、上海钢联、天喻信息、乐视网涨幅均超过300%。而黄金、煤炭开采、水泥制造、饮料制造、房屋建设等板块跌幅超过13%。统计时间延伸到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医疗服务、互联网传媒、营销传播、生物制品、中药、文化传媒、半导体、计算机设备、电子制造等板块的累计涨幅均超过150%。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第一,结构机会来源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经济领域,因为这是经济转型的方向;第二,这种结构性机会具有持续性;第三,传统行业缺乏明显投资机会。

如果说2013年是主板和创业板的显著分化行情,未来的结构行情可能更加复杂。一方面,创业板连续上涨积聚了风险;另一方面,不断下跌也使主板释放了风险。2014年更可能的是双重分化,主板和创业板内部均呈现出个股分化走势。

就短线看,在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板的利好刺激之下,创业板综指创出天量新高后仍有上冲的潜力。但在连续上涨估值高企之下,投资者也要提防被别有用心的资金诱多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