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底东娜)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的情况。张永利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仍然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仍然占有较大比重。

记者: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00多万公顷,相当于国土面积的3%,我想问一下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张永利: 2003年我们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对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湿地资源进行了摸底。这次调查我们将起调面积与国际接轨,调整为8公顷。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同口径对比,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湿地类型、相同的地块、相同的起调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比较,发现全国的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

张永利:这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仍然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围垦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的两侧以及湖泊的周边地区。基建占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两次调查结果的数字对比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上一次调查的结果是12.76万公顷,这次的调查结果是129.28万公顷,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还发现,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已经从上一次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变化为这次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威胁湿地的主要因子增加了,影响频次和影响湿地面积也在增长,这说明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

张永利: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将湿地生态状况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简单分类的话,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讲,评级为“好”的湿地占到湿地总面积的15%,生态状况评级获得中等档次的湿地占到湿地面积的53%,生态状况评级获得“差”的这个等级的湿地面积占到全国湿地面积的32%。从这个数字中我们应该对湿地资源受到威胁的情况、具体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

(原标题:张永利:围垦和基建是湿地面积减少最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