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月21日报道】题:墨菲法则:20世纪十大糟糕决定

原文提要战争让人暴露出最恶劣的一面,尤其是有时做出极其糟糕的决定,产生极其恐怖的后果。以下是20世纪十大糟糕战时决定。

1.德国1914年让奥匈帝国自由行动

奥匈帝国1914年濒临解体。一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奥匈帝国王储,使奥匈帝国的强硬派得到在巴尔干镇压斯拉夫异见者的机会。但这预示着巴尔干战争。战争可能把俄国人卷进来。头脑冷静者建议咨询德国。德国告诉奥地利人,他们认为怎样最好就怎样做,德国会提供支持。这是一个在德国很受欢迎的决定,因为德国人对奥地利人抱同情态度。奥匈帝国的恐吓没起作用,塞尔维亚人开打,俄国人赶来援助。一起刺杀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后来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切都是缘于,奥匈帝国因为一起暗杀想要发动战争,而德国不愿对奥地利这一意愿说“不”。

2.德国1917年宣布无限制潜艇战

参战后,德国逐渐地但不可逆转地占据上风。一个小问题是德国对从北美来的英国船只发动的潜艇战。美国是中立国,国内舆论非常反对参战。德国意识到美国的民意,因而设法避免向运载美国人的船只发射鱼雷。这很困难。因此,1917年,德国决定为本国的潜艇舰长简化事态,允许他们击沉遭遇的任何船只。这足以让美国参战,从而阻止德国赢得一战。

3.一战后获胜的同盟国对德国施加严厉的条件

这为纳粹上台制造了经济和政治环境。德国在1870年战争后对法国采取的同样严厉的做法造成了一战。人们终于在二战后注意到这个模式,从而采用一种更为务实的办法。20世纪20年代,德国政客们听任一些琐碎的争斗和政治报复心,这为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掌权创造条件。那些有权有势的政客、将军和商界领袖都没有想到,像希特勒这样的小人物能长期执掌权力———就算他能得到权力。他们错了。

4.斯大林在1939年8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斯大林认为这将牵制德国,直到苏联1943年有能力发动强大的进攻。德国于1941年6月率先发动袭击。苏联人没有做好准备,遭受重创(死3000万人)。苏联差点输掉这场战争。

5.德国在日本1941年12月袭击美国后对美宣战

当时,德国已经把苏联和英国逼入困境。日本的袭击把美国卷入战争,但只针对日本。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进退不得,希特勒认为日本需要一点额外的刺激袭击苏联。这可以牵制一部分原本可能派去对付德国人的苏军。但日本1939年与苏联打过边境战争,结果很糟。希特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他1941年12月11日对美国宣战,日本什么都没做。而希特勒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美国加入一战对德国产生了什么后果。希特勒总是小看美国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已经太迟了。

6.中国国民党政府在日本1945年8月投降后向共产党发动进攻

国民党政府低估了共产党,他们经过大概三年的战斗打败所有国民党军队。国民党下了大赌注,1945年底把最精锐的部队派到满洲,试图消灭共产党。这忽视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部强大的苏军此前已经在满洲击败日军,当时给了共产党大量军事援助。如果国民党更为谨慎,就不会到1948年失掉华南乃至整场战争。内战如果持续更长时间,美国的援助可能拖延甚至阻止共产党接管整个中国。

7.约翰逊总统1965年派部队进入越南

尽管法国在越南得到教训,艾森豪威尔也拒绝参与,约翰逊仍然忽视来自中情局的可怕情报,害怕可能被指责为“对共产党温和”而采取行动。这导致5.8万美国人(还有超过100万亚洲人)丧生,经济遭受10多年的损失,美国在东南亚失去一个潜在盟友。此外,约翰逊也没有注意到,越南始终与中国合不来,并在征服南越四年后与中国开战。这场冲突很短,但两国关系此后一直冷淡———像几百年来一样。

8.阿拉伯国家1967年与以色列开战

叙利亚失去戈兰高地,埃及失去苏伊士运河的使用权,约旦失去耶路撒冷和西岸。但以色列也生了一个治不好的脓疮,阿拉伯人则学会把石油用作武器。

9.苏联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实施改革和开放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前任们(1982年)一致认为,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是失败的。但该怎么做?戈尔巴乔夫忽视中国放开经济但保持政治控制取得的成功,先拿政治体制开刀。大错特错。苏联解体,已经脆弱的苏联经济也随之崩溃。俄罗斯成了一个危险的空架子。但至少冷战结束了。

10.淡化伊斯兰恐怖威胁

伊斯兰恐怖主义是一种古老而不断复发的威胁。尽管上世纪70年代有迹象显示这种威胁再次加剧,西方外交和学术界渐渐流行淡化这种威胁。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伊斯兰恐怖主义在沙特急剧蔓延。拥有重型武装的伊斯兰恐怖分子控制了伊斯兰某些最神圣的地点。西方把这看作孤立的事件而不予重视。类似借口还用来解释为什么那十年中剩下的时间伊斯兰恐怖事件不断增加。对很多人来说,这种自我欺骗还在继续,恐怖暴力也在继续。

(原标题:美媒盘点20世纪十大"糟糕"决定:苏联改革、越战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