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徐永春)1964年1月27日,北京和巴黎同时公布中法建交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半个世纪来,中法关系发展不断,在诸多领域开创了中国与外国交往的“第一”。

1973年9月,法国航空公司开辟北京—巴黎航线,成为第一家与北京通航的欧洲航空公司。同机到来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西方国家元首。

1975年,邓小平副总理访法,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

1978年,中法签订《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1982年,中法两国政府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

1997年,中法签署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首次与西方大国建立伙伴关系,2004年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2年,中国文化中心在巴黎挂牌成立,是中国在西方国家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

2003年至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开创中国与外国互办文化年之先河。

2004年,中法签订警务合作协议,中国成为第一个与法国签订此类协议的非欧盟国家。

2005年,中法签署《中法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这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签署的第一个刑事司法协助协定。

2008年9月,空客A320天津总装公司投产,这是空中客车在欧洲以外建立的第一条生产线。

2013年,中国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加在马里的维和行动(联合国在马里的维和部队主要由法国军队组成和指挥),开创了两国在第三国合作的先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说,中法关系的开创性、双边交流的亲密性、国际政治观点的相似性和双边关系的战略性,构成中法关系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

王毅认为,50年来,正是有了比较扎实的社会政治基础,才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准。中国领导人在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中比较“照顾”法方关切,法国领导人在发展与中国关系时整体上趋于理性、务实。

(原标题:中法关系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