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27日电(记者陈弘毅)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厨师长邱春日的第27个春运,除了“忙碌”还是“忙碌”。

25日19点30分,从重庆开往福州的K803次列车运行36小时后,缓缓驶入终点站。旅客们很快涌出站台,融进了夜色阑珊的城市中。餐车里,邱春日和几个同事却忙得热火朝天:打扫卫生,打包剩余餐料,还要检查餐车内台,对厨房设备、器皿进行里里外外仔细的消毒。

餐车的空间显得逼仄狭小:五米长,一米多宽,两个电磁炉灶台,四位厨师。而就是眼前的这样一间“流动厨房”,每天却能做出数百份盒饭、上百份小炒。

邱春日早已对这份工作轻车熟路。“列车每次出发前都要统一进餐料。我要根据客流情况,提前估算好需要多少食品,提前让旅服车间统一进货。进多了卖不完,既不新鲜又不环保。”

邱春日说,不同地域的乘客,不同的季节,“畅销”的菜品都不一样。“比如福州去西南方向的列车,既要有荔枝肉、清蒸鱼等闽菜,又要卖水煮鱼片、回锅肉等川菜,主食要提供包子、稀饭、面条,点心也有福州鱼丸、重庆酸辣粉等。品种多了,才卖得动嘛。”

忙活完了一切,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邱春日走下列车,深吸了一口故乡福州的空气,用力地抽着一根烟。

“我家就在附近。不过我今晚11点多又得跑另一趟临客,根本来不及回去。”邱春日平静地说:“这已经是我连续在外的第13天了。今年春运,好几次夜里到福州,看着家门就在跟前,却连回去看看老人、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邱春日今年49岁,家里有脑瘫的儿子、需要照顾的母亲和岳母,家务重担都堆在了妻子身上。

“在列车上卖饭,有时也挺委屈的。有时候车厢太拥挤,前头乘客不让餐车往前走,后头乘客吃不到饭,饿得久了,就会把怨气一股脑撒到我们身上,难听的话,听得太多了。”邱春日声音低沉了,但依然平静,“不是没想过自己开个小餐馆,和老婆过稍微安稳点的日子,但每年都这么忙,忙着忙着也就习惯了,习惯以后也就忘了。”

闲聊间,一辆送新鲜餐料的小货车到了。邱春日立即掐了烟头,招呼伙计们上前卸货。一箱箱包菜、大米、速冻鸡腿源源不断地被送上餐车。“又没空聊了,不好意思啊。”邱春日回头略带歉意地笑着。

很快,新的一拨旅客又涌上了列车,又是一趟满载返乡务工人员的车。“厨师们吃饭、休息都很没规律。”邱春日补充了一句,“我们吃饭要避开饭点,否则那么多乘客就吃不上饭了。而等卖完最后一车饭菜时,厨师们早就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一碗面条、稀饭简单对付过去,趴着休息一会,又得起来为下顿饭做准备。”

2014年的春运,福州客运段一共开行16对普速列车,7对临客。像邱春日这样的厨师长,一共有88位。他们跟随飞驰的列车往返于大江南北,用默默的努力让旅客们的回家之路走得更加舒心。

(原标题:春运餐车“厨师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