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韩淼)马年将至。从四千多年前先民们驯服第一匹马开始,马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殷商时期,巫师们按自己的理解把马的形象刻在兽骨上,用形态多样的甲骨文字,记录了马在中华农耕文明初期扮演的重要角色。从那时起,马就是人们的重要帮手,承担繁重的农活。直到新中国成立,马都是农业生产力的标志之一。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马也是重要的战斗力量。数千年的刀光剑影中,马与人一起创造历史,见证中华民族的变迁与兴衰。

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陶马形象栩栩如生,或张鼻嘶鸣,或两耳竖立,或双目圆睁。这些刚健非凡的战马,烘托了秦军“奋击百万”的磅礴气势,为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在汉族与匈奴、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中原步兵与北方骑兵形成对峙,也有着战马与战马的交锋。金戈铁马之中,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马成了唐诗宋词的一名主角。

汉武帝为寻找抗击匈奴的盟友,派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马队带回了大宛国“汗血宝马”的信息,更踏出了一条联系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

而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亚欧大陆,他的孙子忽必烈立马定中原。三个多世纪后,女真部也是靠骑兵入关,建立清朝。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都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西方的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兽力。到了鸦片战争,清军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英法联军的排枪火炮在把僧格林沁的骑兵炸得人仰马翻之时,也震醒了东方睡狮的迷梦。中国又迎来了一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

进入现代社会,马虽已渐渐远离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与“马”有关的词汇仍承载社会发展的隐喻。为了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投入到了“跃马扬鞭”的建设热情之中。然而,这场脱离实际的运动愈演愈烈,“马失前蹄”,犯下了“大跃进”的历史错误。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更使中国成了一匹“脱缰之马”,几乎奔到了悬崖的边缘。

经过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调整,中国进入了“快马加鞭”的新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都显著提升。人们用“一马当先”来形容这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冉冉升起。

然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这匹飞驰的骏马的脚步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回落到了7%至8%的中速区间。外界对此议论纷纷,而骑手则有自己的考虑。

马行千里知其是否为良驹。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奇迹,但难以为继,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谋定了至2020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为2014年定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

对于中国这条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龙马”来说,若想行得长远,既要大胆向前,勇敢地涉险滩过难关,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地踩在正路上。这样它就必定能达到既定的目的地,马到成功!

(原标题:从“兵荒马乱”到“一马当先”——“马”折射中国千年历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