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过年)上海:孤单老人“泡”在一起过年

新华网上海1月31日电(记者 叶锋)新春佳节,万家团圆,那些独自生活的老人,生活可好?1月31日中午,记者来到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寺街道愚园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大年初一,老人们和往日一样,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小保姆回去过年了,家里变得更加冷清。78岁的孤老张友芳一早就来到服务站,和陆续到来的老人们一起打牌、聊天、看电视。“以前是怕过年,别人家里热热闹闹,自己孤孤单单;现在有了服务站,就好像又有了家。”张友芳说。

服务站内,门上新贴着对联,桌上摆放着瓜果,墙上的液晶电视正重播着央视春晚,一派浓浓的过年气氛。在这里,老人们花上6-8元钱就可以吃到安全可口的饭菜,还可以得到扦脚、沐浴、洗衣、康复等多项服务。

“今天我们一共为老人准备了150多份午餐,30多份是老人过来吃,50多份由社工们送上门,剩下的则是一些老人自己来取回家。”静安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方佩儿说。目前,有附近的华东医院等四家单位和愚园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结对,为老人们供应午、晚餐。

大年初一上午,服务站还迎来一批特殊客人的造访。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一行前来给老人们拜年,送上马年祝福。他们还留下来陪老人们一起共进午餐。

“我过来吃饭,不只是求个方便卫生,更是图个热闹气氛。” 年近八旬的退休医生徐敏告诉餐桌对面的区领导。

人老了爱热闹,但很多老人却不得不面对孤单的晚年。徐敏的子女都在美国,事业有成,生活优裕。老人曾去美国和女儿生活了一阵子,但很不习惯。她发现国外老人物质条件是好,但生活太孤单,没人陪说话,早晚除了遛遛狗,就无所事事。不顾女儿挽留,徐敏还是回到静安。

除夕之夜,她在电话里告诉女儿,吃穿住行都很好。大年初一,她一早就来到服务站,和其他老人们“泡”在一起

这几年来,愚园路579弄内,这个由居委会活动室改造而成的助老服务站,成了附近两个社区、2000多名老人的生活中心和精神家园。方佩儿说,每个春节,这里都是老人们的家。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为全国最高,而作为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则是全市最高,60岁以上户籍老人比重已超过30%,且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静安区采用政府政策资金支持、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整合为老服务资源,构筑为老服务平台。

以静安寺街道为例,方佩儿介绍,目前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形成13个为老服务实体,包括“愚园乐龄家园”等6个助老服务站、1个助餐点、2个日间照料中心、1家“老人生活馆”和3个中介门市部,“每天为街道辖区内老人准备的客饭就有400多份。”

孙建平说,大年初一给老人们拜年,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环境,要在全社会上下形成爱老敬老的氛围,激励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怀揣感情去用心把为老服务工作做细做精。

(原标题:上海:孤单老人“泡”在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