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4日电(记者冯源)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尝春”、郊游“探春”、鸣炮“迎春”……在浙江省衢州市九华乡妙源村,当地已经连续10年举行“立春祭”,这项活动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起眼的青菜是当地“立春祭”中必备的祭品。

妙源村有一处名为“梧桐祖殿”的古庙,历史上一直在立春节气举办祭祀活动,经过40年的沉寂,当地的“立春祭”于2005年立春恢复。这处古庙祭祀的是人们比较陌生的春神“句芒”。据《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记载,句芒是辅佐伏羲的大臣,死后化为东方之神、草木之神和生命之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民俗学家刘锡诚说,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春神及其神话,而中国古代的春神就是句芒。句芒其实是远古时期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的祖先神,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融合之后的华夏民族也将它作为崇拜的对象。衢州的这处殿宇则是全国唯一的句芒习俗信仰保存地。

“梧桐祖殿”所在的村庄原名外陈村,去年与邻近的寺坞村合并为妙源村,因此,今年参加迎春祭春活动的村民规模更为壮大。4日清晨6时03分是甲午马年立春交节的准确时间,村民们的迎春活动开始了。

他们在大殿大门外正中处放起三张八仙桌组成案桌,在桌前披上写有“迎春接福”字样的红纸,在桌中放上祭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大号的饭甑,饭甑里的米饭盛满了尖,预祝今年丰收满仓。而村民也同时在家中举办类似的接春仪式,案桌上也要放上盛满米饭的饭碗。随后,大家纷纷将装满祭品的竹篮提到殿前祭春祈福,竹篮里祭品或有不同,但是一碗饭、一碗茶和一整株青菜是必备的。

正式的祭春礼仪则从上午9时18分开始,人们燃放礼炮,奏响音乐,向春神献礼,朗诵迎春接福的祭品,祈祷今年风调雨顺。而最后一项活动则是“祭春喝彩”,陪祭唱出《祭春喝彩谣》,每唱一句,听众就要应声喝彩:“春回大地,复始万象新——好哇!春华秋实,风调雨顺粮丰收——好哇!”

而在祭春礼仪结束后,最有趣的“鞭春大典”开始了。老农打扮成春神模样,鞭打披红挂彩的“春牛”,一边的主事人和观众则以一呼百应的方式吟唱彩谣,鞭策春牛努力耕作。在“鞭春”结束后,观众一哄而上,争抢大黄牛身披的装满食物的喜袋,老农则把青菜的菜苗种在田里。而当天每家村民也都有种青菜的“任务”。

祭祀时必备的青菜到了午饭时分则是家家户户必吃的美食,年逾古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筱联说,这在古代被称作“尝青”或“咬春”,在立春当天吃一些春令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健身,也是为了迎接新春到来,而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吃春饼、享春福。

接春仪式上还有8名少男和8名少女担任“接春使者”,他们按照习俗头上戴着柳条圈,手提纸灯笼,穿着一身绿衣绿裤,早早地在祖殿门外的台阶上分两队守候。汪筱联说,立春接春体现了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尊敬和爱戴,当下环境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应该从小抓起。而让少男少女“接春”在过去的地方志书里就有记载,这是老祖宗发明的教育方式。

(原标题:探访国家级非遗:浙江衢州小山村“立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