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长期招聘电工、焊工,包吃包住”“招聘业务员数名,待遇丰厚”……正在湖南省人才市场举办的新春系列大型招聘会现场,用工信息琳琅满目,但应聘者寥寥,大厅显得冷冷清清。相同的场面同时也出现在成都、合肥、珠三角各大中城市。

企业:忙一上午连一个填意向表的人都没有

到了吃午饭时分,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人才市场内的招工人员坐不住了,纷纷从室内展台走到门外,见人就发宣传册,有的甚至直接拽住应聘者:“去看看我们企业的环境嘛,专车接送,午饭也包了。”

这是11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的情景。一个上午都没有“收获”的招工人员王昌慧显得很焦躁:“今年招工特别难,你瞧我这待了半天,过来的都只是收集传单咨询问题,没有一个明确表示意向的。他们甚至连个电话都不愿留给你。”另一个企业的招工人员王欢也说:“我忙了一上午,连一个填意向表的人都没有。”

长沙市八开门的一家餐厅内,几名服务员忙得脚不点地,但一些顾客仍抱怨服务不到位。老板王女士只好不停地向顾客表示歉意,“把能帮忙的亲戚朋友都叫来了,这几天实在是招不到服务员啊。”她对记者说,“以前服务员岗位的基本工资是2000元,现在已经提高到了2500元,经验丰富的更高。”即使这样,员工仍然来来走走,“留不住啊。”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一家连锁餐饮店负责人段先生颇显无奈地对记者说:“来了3天,只招到4个人。”他的餐馆总共要招20多人,工资也比去年涨了一成左右,但就是招不到人,弄得筹备好了的新店现在还开不了张。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肖志强介绍说,这两天前来找工作的农民工约有4000人,用工企业提供的岗位约有5000个,“僧少粥多”。该人力市场目前每天大概只有30%的求职者能和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求职者:跑了一个多月还没合适的

在显得冷清的湖南省人才市场新春系列大型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另一种现象。

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几位拿着求职简历的大学毕业生显得不知所措。

“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刚毕业嘛。月薪2000元我都可以接受,但想找一份我感兴趣、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大学毕业生秦越说,在这里他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工作职位。

记者问一位求职者,是否考虑过月薪4000元的技术岗位时,他回答:“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去当个焊工,我家里也不会同意啊。”

这些大学生认为,用人企业要招的都是技术工,“基本上是出卖劳动力”,没有升职空间,社会地位低。

更多的求职者在网络上吐槽。“已经找了两个多月了,招聘会上投的简历有40多份,网投的就不计其数了,可网投的全部石沉大海,会场投的只得到过两次面试机会,可还是没有成功。”北京一名研究生说,“已经跑了一个多月了,还是没有合适的。”一位吉林的大学毕业生诉苦道,他一个上午就投出十几份简历。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面对将有700余万大学生、研究生走出校门的2014年,不少网友调侃道:“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专家:劳动力市场逐渐被割裂为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

有关专家分析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渐被割裂为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第一市场的工资较高,劳动条件较好,工作岗位较有保障,职业前景好,发展机会较多;第二市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发展机会不多。

求职者本来就向往第一市场,然而第一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并且岗位数量有限,追逐者多;第二市场则因为农村生活水平提高,“80后”“90后”农民工对工作的环境、待遇等要求发生变化。因此便出现招工、就业“两难”并行的困局。

有专家指出,“用工荒”和“就业难”还反映出高校教育体制和结构亟待改革。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标准件”,很多人没有太多的特长和技能,高不成低不就。从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关联性来看,专业设置的滞后性与就业的及时性存在着矛盾,这些都必须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有受访人士献策说,缓解“用工荒”,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劳动者待遇是当务之急;而一时还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妨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逐步提高自己,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是不太现实的。(记者谢樱、李倩薇、张紫赟、姜刚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