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18日电(记者杜刚)眼下,地处中国西北角的新疆青河县仍是雪野茫茫,寒气逼人。不过,在蓝天白雪间“上演”的猎鹰争霸赛仍令70岁的哈萨克牧民马哈斯勒·马兹肯和他的猎鹰感受到久违的喜悦。

作为青河县第二届猎鹰比赛最年长的参赛选手,马哈斯勒·马兹肯拔得头筹,获得了5000元的特等奖。凭借30多年的驯鹰经验,他的猎鹰击败了另外45只猎鹰,更快、更准确地捕捉到了猎物。

16日,马哈斯勒·马兹肯和其他45名哈萨克族牧民参加了猎鹰比赛。青河县一位工作人员说,青河县的猎鹰比赛在中国绝无仅有,世界上也只有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有类似的赛事。

按照赛事要求,选手需身着传统服装,猎鹰和坐骑也需装备齐全。最关键的还是猎鹰。马哈斯勒的猎鹰两岁了,约5公斤重,他给猎鹰做了一副漂亮的皮头套,驾在手臂上时拉下皮套,挡住鹰的视线,防止分心,或者攻击家畜和小孩。

比赛一开始,马哈斯勒摘掉猎鹰的头套,将其放在山坡上,然后骑马下山并发出“喀、喀”的声音来召唤猎鹰。猎鹰没有让马哈斯勒失望,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飞回到老人的胳膊上,人群中发出一阵阵赞叹声。随后,在追逐狂奔的兔子、狐狸和狼时,马哈斯勒和他的猎鹰稳、准、狠地捕捉到了猎物,又赢得一阵阵欢呼。

长期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让哈萨克族人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驯鹰狩猎的习惯。牧人从鹰巢中掏出雏鹰精心喂养,建立相互依赖的感情。等雏鹰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它进行猎食训练。

马哈斯勒回忆说,驯养猎鹰最困难的步骤是“熬鹰”。牧人要昼夜不间断地阻止鹰睡觉,然后再喂食和发号施令,直至鹰有了服从和配合的意识。

“我们平时不放鹰打猎了!”与马哈斯勒一样,驾着鹰赶来参赛的哈萨克牧民如今早已不再是猎人。他们告诉记者,当初,哈萨克人通过猎鹰狩猎,主要为了获得各种珍贵的兽皮,获取肉食,同时保护牲畜。可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打猎不再是哈萨克族牧民赖以谋生的手段,转而成为一项体育娱乐活动,并成为当地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又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青河县规定持有驯鹰许可证才能拥有猎鹰,而一旦猎鹰长到五六岁时,牧民就得将其放归自然。

马哈斯勒说,猎鹰就像自己的孩子,放走猎鹰时自己会很难过,特别是让自己享受到猎手骄傲和邻人赞美的狩猎助手离开时很难受。“不过,我们还是要放走猎鹰的,让它们在阿勒泰的草原上自由飞翔!”

(原标题:中国西北雪域哈萨克族牧民上演猎鹰争霸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