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2月18日讯,日前,建设银行、瑞银证券纷纷收购期货公司股权,银行、外资蠢蠢欲动欲介入期货行业,正是看到了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巨大前景。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这说明金融混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4年2月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银行控股子公司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信托”)以现金方式认缴上海良茂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良茂期货”)新增注册资本3.36亿元人民币。

良茂期货此前为上海良友(集团)的独资企业。认缴完成后,原股东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的出资比例将变更为22.93%,建信信托在良茂期货的出资比例将达到77.07%,建设银行将成为首家拥有期货牌照的国有大型银行集团。

金融混业时代已经到来】

建设银行集团此前已经拥有寿险、基金、信托、租赁、投资银行以及中德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本次交易又增加了完整的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业务平台。建行表示,这标志着建设银行集团在落实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发展战略上取得积极进展。

“实际上,金融混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胡俞越教授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现在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如中信、光大、招商、平安等都是在经营主营业务的同时,实现了“金融全牌照”,覆盖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

胡俞越告诉记者,在今年年初的监管层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就提到了金融牌照全面放开,以及对境外机构的全面放开的相关事宜。“如若今年整个金融改革向前推进,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证券、期货、基金公司恐怕要应接不暇,忙不过来了。”

胡俞越并表示,目前,证监会管辖之下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的数量都只是存量的调整,而没有出现新增,“目前全国有近160家期货公司。从数量上看,我认为已经偏多了。在业务模式过于单一的情况下,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新设营业部的意义也并不是不大。”

但是,胡俞越称,若金融牌照全面放开,那么这将带来整个金融行业的洗牌,而不仅限于期货行业。此外,对于五矿、中粮等拥有产业背景的企业,如果牌照放开,也可以实现全覆盖。

华鑫期货投资咨询总助刘杰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建行注资良茂期货是国内金融业混业趋势的最典型案例,建行系金融通过此举向“大混业巨舰”又迈进了一步。

【金融期货市场前景可期】

对于此次注资良茂期货的初衷,从建行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可见一斑。建行表示,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从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发展到规范经营的发展过程,从市场规模看已成为全球最大地商品期货市场之一。

201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0.62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7.47万亿元,均创下1993年我国期货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成交量较上年增长42.15%,成交额较上年增长56.30%。随着未来利率、外汇等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国内期货市场由商品期货向金融期货过渡,预计期货行业未来将迎来高速增长期,发展潜力较大。

胡俞越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随着金融期货时代的到来,股指期货目前已经占据市场交易额的半壁江山;去年国债期货推出后,虽并不太活跃,但今年如果商业银行全面进入到国债期货中,那么金融期货市场将更加活跃。此外,今年还要推出股指期权等新产品,商业银行对期货公司的兴趣可能会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自推出后,第一年的交易额便超过了41万亿人民币,占当年期市交易总额的26.5%。2013年,国债期货登陆中国期市,当年金融期货的总交易额达到了141万亿人民币,占期市总交易额的52.72%。

建行表示,期货子公司未来将依托集团优势,积极推进产品和业务创新,完善与集团的全方位协同合作机制,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为建设银行集团拥有的广大客户提供投资及风险管理服务。

觊觎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前景的,其实并不只有建设银行。中国第一家外资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瑞银证券日前也宣布,将注资9000万元收购上海普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95.42%的股权。瑞银证券董事长称,期货经纪业务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非常期待进入这个市场。

目前,国内仅有银河期货、摩根大通期货和中信新际期货三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去年年底时,有消息称,外资参股期货公司的有关文件正在筹备当中,预计新规或参考外资参股券商的先例,将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到49%。

胡俞越强调,外资参股期货公司需要特别关注。他指出,如果说参股比例全面放开、不受限制,那么外资介入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比国内银行介入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的期货行业是不开放的。

“瑞银证券以低于1亿的资金获得国内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以及后续的期权等经营牌照,性价比非常之高,”刘杰对记者表示,“而且瑞银本身在华尔街的大宗商品业务面临着较大的监管压力,重心有望向中国转移。”

刘杰并表示,这两起收购可以与东航引发的“零佣金血案”结合起来看。期货行业尽管发展遇到了瓶颈,但实际上所运营的产品还是非常高端和具有吸引力的,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前途依然十分光明。

发稿:樊琳琳/古美仪 审校:李书成/江南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上海站电话:+86-21-2021 9988-31065  北京站电话:+86-10-5799 5701  电邮:newsroom@gw.com.cn)

查看更多个股新闻,请登陆大智慧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