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2月19日电(记者王建、刘景洋)近年来,多起杀医事件不断挑战着公众神经。减少医患矛盾,当前亟需为医生构建一道安全“防范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道路让杀医悲剧不再重演。

医患矛盾非一日之寒,医患关系紧张也并非新现象。诚然,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需要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对匮乏的问题。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应以牺牲医生生命为代价,如果说“治本”需要时间,那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暴力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便是切实可行的“治标”之举。

温岭杀医案后,关于医院加强安全措施的讨论不断,一些医院开始有警力进驻,但仍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比如在齐齐哈尔北钢医院的三楼就有富拉尔基公安分局驻北钢医院的执勤室,与案发现场,就是楼上楼下,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难道真的要像火车站、飞机场一样,安保人员拿手持安检仪在医院进出口,发现危险用品及时收缴,才能避免隐患走近医生?

一位位医生的离去,告诉我们加强医院安保已不容迟疑。有人建议,遇到患者语言上的攻击,医护人员可否发出黄色警告,相关人员就可以马上到场,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同时,对于有暴力冲突征象的患者,医生是否有权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安排保护医生并提供另外医生。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医院是否有权将冲突者列入黑名单,拒绝提供出急症外的医疗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血案的发生,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都没有赢家,最终伤害的还是社会,为整个医疗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同时加强医院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标本兼治,解决医患矛盾的频发,实现医患和谐。

(原标题:医改“治本需时间 防范“治标”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