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19日电(记者雷靓)一边是企业高喊:带回新人奖千元、老板专车上门接,一边是媒体报道:建筑行业月薪6000难招人、酒店缺人经理客串服务员,一年一度的“用工荒”在今年春节后再次上演。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对326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33万人,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4万人。从2004年开始,“用工荒”年年上演、愈演愈烈,但个中缘由却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节后“用工荒”与农民工大多选择元宵后返程务工的习惯有关,也在于供求关系的转变让农民工不愁找不到工作,继而选择多加观望来找到待遇更好的。人口红利的日益缩减则是“用工荒”出现的大前提,老一代外来工相继进入退休年龄,新生代外来工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和家庭经济压力不大,对工作环境、职业前景、劳动尊严等有着更高的诉求,不愿从事单调乏味的劳力工作,更加剧了招工难的问题。

再者,随着内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也让较多外来工选择返乡就近务工,而不是大老远跑到沿海城市漂泊。同时,当地政府一系列引导家门口创业、就业的利好政策进一步调动了返乡人员的创业热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已经被求职者普遍接受。

要想招来人、留住人,说白了还是要提高薪资待遇,在薪水高的情况下,其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的“加法效应”才能显现出来。但对人力成本占据整体成本大头、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涨工资是有限的。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化显示,享受了几十年人口红利的沿海地区,该是迈出变革脚步的时候了,市场正在倒逼转型。

面对用工荒,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一方面,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减少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如富士康等企业就已开始引进机器人代替人工。另一方面,应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加自身产品附加值,从而降低劳动力需求及成本。

同时,在改善“用工荒”问题上,政府要做得很多。包括加强用工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鼓励社会资本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劳动者不再有“被”欠薪、缺少“医保”、“社保”等后顾之忧。让外来务工者能平等享受城市资源,才能形成沿海地区制度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完)

(原标题:珠三角“用工荒”再次上演 劳动力市场巨变倒逼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