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2月21日电(记者马勇)据国家卫计委消息,今年5月起,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医患双方须签订双向拒绝红包协议,患者要承诺尊重医生。消息传出,部分网友吐槽有形式主义之嫌。协议拒绝红包,果真是筑守行业底线、改善医患关系的“形式推手”么?

红包是潜规则,不送没安全感,这是送红包患者及其亲属的典型心态。而就医生群体而言,不排除指望红包、笑纳红包者,但也不乏悬壶济世、受红包困扰的医之德者。

制度的功用或好坏,就在于扬善抑恶。尽管在法律层面和道德舆论范畴,弃绝红包有律法、有共识,但客观而言,弃绝红包、医患之间真正实现互敬还需时日。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此招,其用心和作为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法律是我们社会行为的最终底线,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法律裁决、执行之前,我们的行为是可以被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引导、改良的,医患协议拒绝红包的意义恐怕也在于此。患者承诺不送红包、尊重医生,医生承诺不收红包、治病救人,这是一纸契约,更是一个导向。

当然,筑守行业底线、改善医患关系不能单靠这一纸契约,更重要的推手在于如何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解决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增强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文关怀。

(原标题:协议拒绝红包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形式推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