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2年李娜在深圳参与城市宣传片拍摄时,正指导几名小球员练习打网球。

“我的想法是,这个网球学校要能够跟高校合作,孩子们在打网球的同时还能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当他们18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由选择是进大学深造还是去做职业网球运动员。”虽然李娜与实现自己的网球学校梦想还有一段距离,但在她的心中,对学校的勾画已经越来越清晰。

早报记者 朱轶

如果说谁是中国体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员,毫无疑问离不开姚明和李娜。如今随着姚明退役,李娜当仁不让成为职业体坛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运动员。两人的交集并非仅仅只是竞技场上的荣光,他们都希望开设自己所处项目的运动学校。

巧合的是,2月22日两人都身处北京。姚明在五棵松篮球公园举办了NBA姚明学校的开学典礼,而在WTA和经纪公司IMG为自己举办的澳网夺冠庆功会上,李娜则承认目前“李娜网球学校”的梦想有点“与现实尚存差距”。

曾距开办网校一步之遥

在自己的庆功宴上,李娜幽默依旧,面对媒体的采访妙语连珠。面对屡屡包围在周身的争议,她的回答很简单,“我更愿意接受 雪中送炭 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愿意去做 锦上添花 的人。”

她说希望做个“雪中送炭”的人,希望通过慈善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这些年来,这位大满贯冠军一直在做慈善,她开设“李娜网球学校”的梦却只能暂时搁置,“这件事一直在谈,但或许理想跟现实尚存差距,目前来说这项计划很难完成。”

看得出,李娜对于这个梦想的期待。因为早在2010年征战美网时,她就透露希望在国内开办网球学校。“我去年(2009年)参加一个青少年活动,当时许多家长表示,不想让孩子进省队,可他们又没地方训练。我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训练环境。”

也是在那个时候,姚明开始考虑开办一个篮球学校,只不过直到他退役前都没有具体的设想。

一年后,当李娜在罗兰·加洛斯捧起中国第一座大满贯单打奖杯时,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整个中国网球产业的发展。网球学校也成为她和经纪公司IMG一个重要的目标。

当时,众多赞助商蜂拥而至,谁都想拿下这个中国体坛标志性人物的合同。但在众多赞助合同和支票面前,IMG和李娜一直在寻觅一家地产品牌。

“要在赞助商名单中加入一个房地产品牌,倒不是为了代言费用,而是这么做对李娜未来的规划会有重要作用。”2011年年底,负责李娜国内经纪事务的IMG中国区高管王伟就告知早报记者。

王伟口中的“规划”其实就是以“李娜”命名的网球学校。这也是李娜与IMG对于退役后发展一致的设想。“她一直都有这个愿望,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这所学校,并把它做强。建成后,李娜网球学校可能会与美国著名的波利泰利网球学校(由IMG控股)结成姐妹学校。”王伟说道。

恰恰是李娜商业价值迅速膨胀的那一年,曾经有一家房产公司与李娜的经纪团队深度接触过。“几乎就要达成合同了,我们在美国找了专门的公司来做计划方案,但就在我准备飞去美国敲定合同时,对方出于某些原因突然 消失 了,打电话不接,发电邮不回……”

这次并不愉快的经历让李娜和她的经纪人在选择赞助商时格外谨慎,但对于潜在的赞助商,IMG始终预留了一个房产品牌的位置,而这一切也正是因为李娜的网校梦。

未来可能在网校中任教

当李娜在年初捧起澳网奖杯后,她的经纪人麦克斯·埃德巴森就承认他们未来只会再接一到两个赞助,房产品牌依旧是首选。

“我现在首要考虑的,是寻求为李娜建立起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这样能够帮助她在退役后开办网球学校铺平道路。”麦克斯在商业范畴中努力,而李娜这些年也在考虑网校的模式。

开设自己命名的运动学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大到教育模式和合作伙伴,小到学校选址、师资力量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姚明也是在退役后逐步梳理出了NBA姚明学校的雏形,决定把篮球融入教育,把正确的篮球理念教给更多普通人。于是,他选择了与NBA合作,让更多16岁以下的青少年享受篮球的快乐,同时让中国体育教育能够试着回归教育本源。

在开学典礼上,姚明直言自己的学校不是为了篮球职业化,而是真正的体教结合。

事实上,从传统的“体校——省队——国家队”三级训练体系中脱颖而出的李娜深知传统网球教学存在的弊端。这两年偶尔谈及网校,她总能给出越来越丰满的架构,“希望网校可以和其他学校联合起来。小朋友可以半天训练半天上学。”她不希望孩子们像自己一样,人生前半段的很长时间都只有网球,很少有学习的机会,“我不希望他们的生活太单一了。”

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和老女排队员杨希开设的世纪东方学校也在尝试全新的网球教育。数年前,她们从云南山区挑选了一批6至8岁的少数民族女孩,将她们带到北京进行网球培训,并给予她们正规的基础文化课教育。文化成绩好可以选择国内外大学,而网球水平有发展可以选择未来走职业之路。

精力、赞助商和各方面的困难,以及不希望网球学校太过商业化,让李娜网球学校的设想还无法尽快变为现实。尽管承认自己的网校计划还很难完成,但李娜和姚明一样希望设想中的网校能承担更多全方位教育的功能,而全新“体教结合”的形式也在她心目中愈渐清晰。

“我的想法是,这个网球学校要能够跟高校合作,孩子们在打网球的同时还能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当他们18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由选择是进大学深造还是去做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说未来也可能在自己的网校任教,但肯定需要学习,“因为会打球的人不一定会教别人打球。”

曾经这位大满贯冠军在严苛的体育机器束缚中,内心受到伤害,她更清楚体育和教育的弊端,尽管网校依然是梦,但李娜已描画得越发清晰。

延伸阅读

新西兰拟用李娜名字

命名国际网球学校

早报讯 就在李娜征战1月份的澳网时,新西兰媒体《新英格兰先驱报》披露称,新西兰奥克兰市将筹建一所国际网球学校,并打算用中国金花李娜的名字来命名该校,达到吸引亚洲市场的目的。奥克兰旅游赛事和经济发展中心行政长官布雷特·欧莱利表示:“如果机构能够跟一位知名教练或选手联系起来的话,将会大有裨益。李娜正是这种我们所期待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