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2月24日电(记者曹婷 张曦)住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下营藏族乡坑坑村的绿壳蛋鸡养殖户张义胜正打算扩大养殖规模,这在当下并不景气的禽类市场显得有点“另类”,然而张义胜对自己的选择满怀信心。

“春节期间鸡蛋不够卖,今年要扩大养殖翻一番,三年内准备达到鸡苗4万只。”张义胜说,“多亏了这条水泥路,不然鸡蛋没出村就颠烂了。”

下营藏族乡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属六盘山片区青海东部贫困山区,平均海拔2560米。2011年底,下营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12年6月又开通了下营至县城的班线公交。

“现在皮卡、货车都能进来,来订货的人就多了,过去养牛羊的人慢慢转产蛋禽类短期出栏养殖,种麦子、洋芋、油菜的也渐渐改种苗木和地膜洋芋等。”下营藏族乡党委书记杨哇玛说,交通运输改善后,下营藏族乡洋芋外销价提高0.4元/公斤,人均增收100元,群众生活用煤等物资运输成本降低850元/人。

交通的变化不仅使得下营藏族乡传统农村经济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下营藏族乡人以往的生活写照。杨哇玛说,现在乡小卖部的货架上已经不再卖胶鞋了,女人们也紧跟时尚穿起了裙子和高跟鞋,闲时搭着公交去城里转转。“这在几年前几乎不可能,由于没有农村客运网,出行只有一些小面包车,不规范也不安全。”

目前,下营乡有4辆公交车通往县城,一天跑8趟,农村客运网的形成基本满足了人们“早进城、晚回家”的要求。

“现在全乡1201户人家,共有43辆汽车。去年11-12月份乡里还邀请了驾校师傅来培训,共有91人参加,不少人都打算买车,今年乡里的汽车还要增加。”杨哇玛笑着说。

青海省近年来全力改善农村路网。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青海省乡镇通畅率达95.5%,村道路硬化率达72%,乡镇通客运班车率达93.44%。根据规划,2014年青海交通将实现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82%。

(原标题:青海改善农村路网 开启大山深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