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3日电 题:山西湘峪:明代古城堡探求新生之路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晏国政

自从湘峪古堡去年年底被列入全国首批古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后,湘峪古堡旅游项目负责人连鹏又有了干劲儿。他说,有了国家上亿资金的支持,破败的老宅子就有了盼头。

湘峪古堡建于明代,是山西沁水河畔54座古堡中最杰出的古堡之一。它依山就势,背山面水,堡内“五纵三横”的棋盘街、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双层藏兵洞等历经400年风雨保存完整,因此有“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誉。

得益于村集体原来的两座煤矿,湘峪古堡从2003年起自筹资金6500万元,对防御工事、古城墙等进行了修缮,对其周边进行了绿化、河道改造,并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2011年,古堡升级为3A级旅游景区。

然而,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湘峪村两座煤矿关停后,资金链断裂,湘峪古堡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步履维艰。

庆幸的是,2013年底,湘峪古堡等6家代表性古村落被列入国家首批古村落保护利用试点。随后,又列入沁水县重点工程。

国家文物局计划2014年至2016年利用3年时间投资上亿元,在不损坏古村落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帮助村民改善水、电、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合理改造房屋内部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古堡内双插花院、延秀院、官宅等8大院落的修缮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就会拨款修缮。”连鹏说。

这一消息让湘峪古堡的村民大受鼓舞。住在双插花院里的老人樊维理告诉记者,30多年前,院子里最多住着50多口人,现在只有2个人住。人多的时候人为破坏严重,由于村民穷,经常拆了楼上的材料修楼下的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陆续搬走后,老宅子无人管理,又受到自然的损害。

樊维理期待地说:“如果房屋修缮好了,就有更多村民愿意住在老宅院里了。”

樊维理的话并非没有根据。由于房屋破败、交通不便等原因,原来村里近500户的居民现在只剩下30多户,基本上以老人、孩子为主。近六七年来,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的煤层气,做饭、取暖全部免费。

近年来,湘峪古堡的名声日盛。据村民们反映,这两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限于山西省周边的河南、陕西等地,还有很多南方游客和台湾游客。有的村民在自家院里经营农家乐,一年收入达四五万元。

沁水县旅游文物局局长牛锁庭表示,将通过入股、返聘等方式,鼓励村民返村,开展农家乐接待、土特产加工、文化展演等。

“留住村民不仅是为了留住人气、文化,古建筑的保养同样离不开人。”牛锁庭说,老宅子修缮后冬暖夏凉,如果把生活设施完善好,再有旅游做支撑,何愁挽留不住村民。(完)

(原标题:山西湘峪:明代古城堡探求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