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秘鲁卡哈马卡3月5日电(记者张国英)位于秘鲁北部海拔2700米的卡哈马卡是一个普通的高原小城,低矮的房屋、古朴的街道、热情好客的市民。但每年的二三月份,这座古城都会换上盛装,举办异彩纷呈的狂欢节,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所有的人没有国籍肤色之分,只有纵情狂欢。

卡哈马卡狂欢节是拉美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各区评选狂欢节皇后,举办民族服装秀、舞蹈比赛、即兴创作的赛歌会、花车巡游等,其中重彩盛装的花车巡游和歌舞化装大游行成为狂欢节的精华。今年的狂欢节从2月5日持续至3月9日,高潮在3月1日至3月5日。

卡哈马卡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按照卡哈马卡的传统,狂欢节的前8天,市政府和狂欢节组委会要正式发布“狂欢节告示”。

卡哈马卡狂欢节由“狂欢节之王”拉开帷幕。这是一个高约4米的大人偶,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狂欢节先生”。

对于一些秘鲁人来说,“狂欢节先生”是为人所熟悉、代表着安第斯狂欢节灵魂的人物,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它却是一个普通的玩偶,一年被埋葬一次,然后又在来年拉开另一个盛大节日的帷幕。

安第斯发展办公室主任艾马拉人泽农·阿拉尔贡介绍说,按照安第斯山区土著人的观念,“狂欢节先生”代表着艾马拉人的祖先。如今,“我们的祖先通过 狂欢节先生 的重现而获得新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个节日里”。

秘鲁人虽然对“狂欢节先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对这个盛大传统节日的尊重却是共同的。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节日将艾马拉祖先留下的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狂欢节先生”3月1日进入卡哈马卡市中心的武器广场,高原小城随之欢腾起来。随后两天是狂欢化装巡游和花车巡游。参加武器广场化装巡游的表演者,或带着五颜六色的造型面具,或佩带奇异华丽的头饰,随着音乐和鼓点,边歌边舞。其中,最传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头戴2米多长巨大圆锥形尖帽、面带色彩浓重脸谱、身穿鲜艳耀眼而又肥肥大大衣服的小丑表演队,他们不时做出一些滑稽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欢呼。

狂欢节是展示巡游参与者个性、想象力和创意的最好机会。已经参加过30次狂欢节巡游表演的阿莱克西·埃尔南德斯是卡哈马卡国立大学的老师。他在今年的表演中扮成一只巨大的猫头鹰,双肩扛着一个约1.5米高的鹰头,双臂绑着翅膀,身穿猫头鹰羽毛图案的服装,走在巡游队伍中,引来不少游客合影拍照。记者好奇地上前探究阿莱克斯的行头。他笑着说,这个鹰头是自己用金属管、木棍、塑料布等材料制作的,重约50公斤,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他说:“我很喜欢狂欢化装巡游,每年都会变换制作一个新奇的造型。”

卡哈马卡狂欢节的另一个重头戏是花车巡游。3月3日这天,距离活动开始还有两三个小时,人们从四面八方向举行巡游的环城大道聚拢,一些有生意眼光的人在大道两旁抢占地盘,搭起阶梯式看台,向前来观看巡游的人出售座位。出售各种玩具、饮料、啤酒的商贩们也见缝插针,他们当然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进入环城大道,同行给我买来一个塑料雨披。我正要不解地询问:为何头顶烈日,却要穿上雨披?只觉得后背挨了一击,上衣即刻湿了一片。正要回头寻找“肇事者”,右臂又被儿童的水枪射中,不远处的看台上传来一片笑声。原来,无论是否相识,用灌满水的小气球和玩具水枪相互攻击,甚至相互泼水也是卡哈马卡狂欢节的一大特色。

正午12时,花车巡游开始了,几十辆造型各异的彩车缓缓而行,每辆彩车上都站着卡哈马卡省各个地区评选出来的狂欢节皇后。她们不断向两边看台上的观众抛掷糖果、T恤衫、文具袋等礼物。紧随彩车的是绚丽多彩的表演方队。一名年轻的父亲用印第安人常用的大方巾把不到一岁的儿子兜在胸前,自己则踩着鼓点尽情欢跳。

当卡哈马卡全城沉浸在色彩和欢乐的海洋中时,“悲剧”发生了——“狂欢节先生”去世了。于是,男扮女装的“寡妇们”4日晚身着丧服,在武器广场临时设立的“灵堂”前“号啕大哭、悲痛欲绝”。“寡妇们”的夸张表演却让近千名围观者发出阵阵欢笑和喝彩。当地人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场“寡妇大赛”,谁哭得最伤心,谁就可以参加第二天的“葬礼”。

根据印第安人的习俗,焚烧和埋葬“狂欢节先生”之前,还要面向参加葬礼的卡哈马卡人宣读“狂欢节先生”的遗嘱,然后,才在“寡妇们”的哭声中把“狂欢节先生”燃烧殆尽。

卡哈马卡印第安文化与艺术联合会会长马丁·基斯佩说,埋葬“狂欢节先生”意味着与一切悲伤和不祥之事告别,人们期待着“狂欢节先生”来年再开启卡哈马卡狂欢节,给小城带来新的欢乐。

(原标题:在安第斯高原上纵情狂欢——亲历秘鲁卡哈马卡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