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炳昌,1943年生于上海。原为主治中医师,现任金山博物馆顾问。文史学者。曾从书法名家白蕉习字。潜心研究海上近百年中医,醉心书画文物鉴赏。

蒋炳昌老师的家中,悬着两块题匾。一块上题“双金戈斋”,为画家沈觉初先生所书,另一块“百兰草堂”的题匾,则是白蕉先生为他题的。所谓“百兰”,指的是蒋老师收藏的白先生近百幅书画。白先生好写兰花,百乃是约数,并非实指。蒋老师的客厅、卧室都挂了好几幅“白兰”,客厅又另悬了一幅白蕉的行书,满室都是清芬之气。

严格说来,蒋老师家里,是没有书房这个概念的,因为处处是书,处处是书香。蒋老师说,当年他买书最起劲的时候,简直近乎疯魔,一个月的买书开销,是超过收入的。买的都是什么呢?首先,是与书画文物相关的大部头:紫禁城出版社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文物出版社的《中国古陶瓷研究》……都既沉且厚,书价动辄数百元。墙边倚着一本曾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金质奖章的《上海博物馆藏画》,四开特质绒面精装绢本,起初也是下了狠心才买回来的,如今书价已在旧书网上炒到几万元之巨。大部头而外,是报章杂志:《文物》《考古》《书法》《书法丛刊》《书法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文物报》……多是从创刊号买起,一直买到家中空间告急,才无可如何地停手。蒋老师叹口气:“我这个人啊,买书就是求全。所以不能随便乱买,一买就停不下来了。”虽说书聚散无常,全看命里缘分,但读书人看不开的,常常也就是这个“缘”字。

说到缘分,两件出自敦煌的法书,是不能不提的。一件是变文,另一件,也还是变文。结体之严,笔画之精,都让人一见便目眩神迷,不愿移开目光。两宝本属一体,都归久居敦煌、熟谙敦煌风物的张泽鸿先生收藏。张先生托蒋老师从白蕉先生那里求得一书一画,之后将自藏的敦煌变文一剪两截,其中较长一截赠与蒋老师,以为答谢。短的那截,在蒋老师师兄翁史焵处。十几年前师兄故去了,临走前把变文交给蒋老师,说:“这件东西给你,让两件东西合在一起吧。”乍听上去,真是颇有些《富春山居图》的味道的。

《艺术评论》曾经采访蒋老师,着眼于蒋老师的白蕉书画及中医老处方笺收藏。和蒋老师聊及此,他一笑:“我对纸也是有点研究的。”随即取出一卷纸,以层层旧报包裹,免遭潮气侵蚀,打开来一看,确非俗品。蒋老师介绍说,这是民国仿乾隆纸,纸上有双龙暗纹。拿起对光一看,果然如此。蒋老师留心老纸多年,也藏了不少,平时自己是舍不得用的,老友偶尔来求,才出让数张而已。

聊得兴起,蒋老师又拿出另一个手卷,上博复制的南宋赵孟坚《送上马娇图与贾秋壑》。贾秋壑,也就是权相贾似道。虽有媚上的嫌疑,书法本身却是一等一的好,结构紧密,点画鲜明,秀媚与骨力兼具——平日里把玩,是很惬意的事。

在这间朴素的屋子里,令人惊喜、流连之物还多。梳妆台上摆着两件陶罐,据蒋老师介绍,一件是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彩陶,一件是战国时的陶器,如今都闲闲摆着,用作盛放杂物的容器。书桌旁放着明万历青花大瓷盘,用蓝布盒子装了,并不轻易开启。书桌上摆着《海上书画文献汇编》,这是蒋老师最近正在读的书,其中涉及不少他感兴趣的书画家,比如名医秦伯未先生:“过去许多中医师书法功底深厚,本身就是书法家,秦先生就是一位书法大家。”说来也巧,蒋老师最早买的医书《中医入门》,编者正是秦先生。

摄影 徐晓林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九十年代中期我就几万册了。现

在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傅抱石的《山水人物技法》。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海上书画文献汇编》。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我完全不上网,所以只逛书店。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最巅峰的时候,我一个月买书的钱

是超过我收入的,现在已经降下来

了,但也不少,每个月少则数百,多

则上千。我买的书都很贵的。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海上书画文献汇编》,其中有不

少书画家轶事、。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喝喝白开水。我醉茶的,喝了心

跳会加快,不太舒服。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

是多少?

A:我因为不上网,所以读书只看纸

面的。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书画记》《清河书画舫》一类书画著录的文献。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带我自己平时作摘录的笔记

本吧,想看的上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