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首批5家民营银行,将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既然试点名单已经公布,那么,距正式挂牌营业的时间估计也就不会太远。从银监会的各种表态来看,对民营银行的推进可谓相当谨慎。因此,能够跨过“门槛”入围,获准试点的民营银行无疑是“幸运者”;但是,从以后的发展看,他们又可能是艰辛的“探路者”。

对于民营银行,市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打破现有银行的垄断,并真正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上有大作为。但是,万事开头难。尤其是目前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利率市场化在加速推进,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风险上升,无论大小银行业绩增长普遍回落。在整个行业进入艰难转型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未来将怎样立足生存?能否坚守服务小微的初衷和经营定位?能否合理有效地管控住各种风险?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银行对生存之道的探索恐绝非易事。

在众多怀有“银行梦”的企业里,申办方案“难产”的不止是中关村银行一家,这背后折射出企业的“小算盘”和监管之间的博弈。专家表示,虽然追捧者众多,政策也鼓励民资进入,但是民营银行探索生存之道并非易事。建议民营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用户群体,发挥现有供应链平台,并运用自身贴近实体经济的经验,为目标客户做好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准定制”服务,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摊子铺大。

民营银行的申办浪潮终于暂时告一段落,3月11日,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公布。

而之前,从公开的信息看,有意申办民营银行者趋之若鹜,到1月底就有90多个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工商总局预核准。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落地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分别由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等民营资本参与,而之前呼声较高的中关村银行和苏宁银行并不在其中。

实际上,就在试点方案公布当日,就有媒体称中关村银行和苏宁银行根本没有提交民营银行发起设立方案。记者近日也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关村银行的初步设立方案在上报北京市政府后就被否定,后续方案也随之搁浅。

中途“烂尾”

自从去年申办民营银行大潮伊始,北京地区由谁来第一个吃螃蟹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关村银行一直被认为是获批可能性较大的选择之一。

据该知情人士透露,中关村管委会一直想成立一家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建立中关村银行,并将筹建中关村银行作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

去年8月,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支持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包括支持中关村企业发起设立中关村银行。中关村管委会对其的定位为科技银行、互联网银行,由众多民营资本发起并参与、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

“中关村银行体现三个定位,即主要为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金融服务的科技银行;基于创新信用机制和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银行;由众多民营资本发起并参与、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中关村管委会的官方网站当时称。

而在去年9月份,就有媒体称,中关村银行当时正开展包括工商注册在内的各项申请银行牌照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有望在众多民营银行申请者中率先获批。

“当时的想法是考虑到中关村银行的示范效应以及政策鼓励民资设立民营银行,监管层可能会为中关村银行开 绿灯 ,率先给中关村银行发放银行牌照。”知情人士表示。

不过尽管当时有关各方对于中关村银行的获批抱乐观态度,但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去年6月份提出想法,7、8月份的时候推进比较积极,但是年底时候方案被认定不成熟,中关村银行也随之成为 烂尾工程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不成熟的方案

据了解,中关村银行当时的主要发起方除了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部分单位成员外,还包括中关村区内的多家互联网企业和民营投资机构,如京东、天使汇、拉卡拉、易宝支付、用友软件等诸多知名互联网企业。

“中关村管委会的想法比较超前,几个互联网和P2P企业又争来争去,都想做主发起方。不少企业直接跑去跟北京市沟通,找的人多了,市里觉得不成熟。”该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样就被直接否定,详细的申报方案也就搁浅没做了。

从记者获得的一份中关村银行初步申报方案上,中关村银行注册资本10亿元,寄希望的盈利模式除了存贷利差外,还包括: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金融服务佣金;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发新型理财业务获取收入以及大力开拓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证券化。

针对这些盈利模式,这份初步方案提出了四方面创新,其中,在业务方面的创新有:中小企业众筹融资平台、非上市公司老股交易平台、GPLP权益交易平台、理财产品发行交易平台、P2P小贷交易平台、网络拍卖、网络典当、不良资产包交易平台、房地产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网络平台。

在产品类别创新上,也提出了包括虚拟信用卡、电子货币平台、移动支付、网络金融大数据挖掘系统评估、网络金融客户服务中心、跨境网络金融平台、企业金融网络服务、网络资金池、中介机构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

不难看出,中关村银行初步设想中涵盖了多项金融业务。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业务太多,而且有的互联网业务很超前。实际上,对于民营银行,监管层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从公布的4种经营模式以及参与试点企业来看,也是监管层精心挑选的结果,而且业内普遍认为以后颁发有限业务牌照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有关方面最初是想利用互联网的概念,把中关村银行打造成互联网银行,把能做的银行业务都搬到网上去。”该人士表示,特色不突出,加上过于激进的想法或许也是方案中途“夭折”的原因之一。

盈利难题待解

实际上,在众多怀有“银行梦”的企业里,申办方案“难产”的不止是中关村银行一家,这背后折射出企业的“小算盘”和监管之间的博弈。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开办民营银行的申请大军之中,主要是被金融行业的高额利润所吸引。”业内人士分析,或者是为了解决融资困扰,也有的是期望获得银行业务资质,整合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

而众所周知的是,银行成长逻辑的差异性,与其他行业不同。分析人士表示,银行业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银行盈利、做大的过程将十分缓慢。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此前也表示,所有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在激烈竞争条件下前三年到五年肯定不赚钱。

显然,虽然追捧者众多,政策也鼓励民资进入,但是民营银行探索生存之道并非易事。

“民营银行的盈利不是很乐观。”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表示,“即使过了筹建期,利率也不会很高。一是利率市场化推进和竞争主体增加,都会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二是民营银行不可能做的太大,而银行是规模经济效益特别强的行业。”而目前,城商行的跨区设点都还没有放开,未来民营银行的跨区经营也势必困难重重。

而在这种背景下,民营银行如何发展,其自身定位以及业务的选择将非常关键。

“监管机构针对民营银行端出4种 套餐 来,也是为了引导这些企业不要做 小而全 。”赵庆明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突出特色经营。

而由于民营银行发起人股东多是企业,因而有着服务小微企业的“天然基因”,小微金融被众多专家冠以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业内专家也建议,民营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用户群体,发挥现有供应链平台,并运用自身贴近实体经济的经验,为目标客户做好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准定制”服务,“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摊子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