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18日讯,银行收紧房地产企业信贷的风波尚未平息,浙江奉化龙头房企兴润置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破产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对房地产行业及其信贷违约风险的担忧。业内预计,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过剩、银行收紧房地产贷款等,将导致更多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房地产信贷风险昭然若揭。

**浙江兴润置业资金“断链”,涉及35亿债务违约**

有奉化市政府官员周三早间对大智慧通讯社(微信:DZH_news)表示,“13日有召开由政府牵头的情况说明会,包括当地银监分局、央行支行及建行、农行、浦发等当地分支行的相关负责人均有参加,讨论处理兴润置业债务的相关事宜,目前没有处理方案,各方都在尽力降低兴润违约事件的社会影响。”

根据奉化市金融办的通报,兴润置业的实际控制人沈财兴和法人代表沈明崇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于3月11日移送奉化检察院起诉。目前已查明“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总负债35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24亿元,有证据证实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亿多元,涉及98人(其中机关事业人员7人)。

公开信息显示,兴润置业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奉化市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以股份制形式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5年经工商注册更名为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目前总资产在27亿到30亿之间,已获国家房地产开发壹级资质。在宁波奉化开发了桃源府邸、长汀项目、阳光水岸、阳光茗都和甬山新区等楼盘,为当地最大房企。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尤其是对中小房企来说,这两年显然是越来越难混了。”浙江一知名房企高层对大智慧通讯社坦陈,开发商大多靠土地资产做抵押贷款,前几年楼市好,各地政府高价卖地,开发商积极踊跃拿地,这两年楼市整体不佳,政府为提高成交率,将土地起拍价定得很低,无疑造成此前高价拿地的公司资产严重缩水。

该高层并指出,限购、限贷等紧缩式调控,房地产融资通道和销售出口遭遇双重挤压,部分中小开发商资金周转困难,转而向高利贷借款补窟窿,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大,“一环出问题,所有问题马上暴露,迅速破产”。

**房地产信贷渐趋从紧,地产“盛世危途”?**

在前述知名房企高层看来,在楼市低靡和银行限贷等背景下,房企将加速洗牌。“我认为这种洗牌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而言绝对是好事,坦白说,房地产快速发展这么多年,中间涌出来无数的房企,很多都是浑水摸鱼,纯粹为牟取暴利。”

有资深银行人士亦对大智慧通讯社指出,“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在江浙民间借贷活跃的地方,部分所谓房地产开发商,凭借一定的人脉关系,拿着银行的贷款,去放高利贷也并不罕见。前几年楼市好,各方相安无事。现在风险逐渐暴露,该消失的消失,该破产的破产,都来了。”

关于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问题,监管层官员、业内专家均有重要的论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今年两会期间就表示,“今年重点是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今年两会间隙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也表示,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说,会更重视房地产贷款风险,“虽然房地产信贷政策没有特别的调整,按现有政策执行,但今年房地产风险是银监会和商业银行都很关注的风险”。

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撰文指出,平台融资和房贷是今年首要的两个风险,尤其是房贷,要高度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有20家银行涉及房地产类贷款达20.9万亿元,约占2013年末银行业贷款余额的33%。此外,截至2013年9月末,20家主要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高达37.9%,抵押品风险较大。

国际投行野村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近日也对中国房地产业发出警示,认为中国房地产已投资过剩,三四线城市风险尤其高,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张智威指出,从2013年数据看,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占GDP的16%,固定资产投资的33%,贷款余额的20%,新增贷款的26%,政府收入的39%。如果房地产急剧放缓,很难找到替代方式支持经济增长。

且若房地产市场剧烈调整,应对政策也未必立竿见影。当前地方债和影子银行问题令人关注,但不太可能在今年引发系统性风险,政府可以对违约信托产品施以援手、展期债务。但若房地产投资急剧放缓,政策放松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地产业本身面临结构性过剩问题。

从今年前两月数据看,中国房地产增速放缓,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0.1%和3.7%,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达27.4%,而房价涨幅也持续缩窄。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升幅回落至8.7%。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亦公开表示,自己首次开始从趋势上看空房地产,未来十年地产“盛世危途”。

经济学者马光远日前亦撰文指出,目前尽管风险凸显的只有三四线城市,但就全局而言,2014年房价预期逆转的可能极大,房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唯一担心的是,已经极度依赖房地产的中国经济,能否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

发稿:李铮/古美仪 审校:丁亮/孔驰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官方微信互动DZH_news 上海站电话:+86-21-2021 9988-31065 北京站电话:+86-10-5799 5701 微博爆料weibo.com/dzhnews)

查看更多个股新闻,请登陆大智慧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