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20日电(记者陈凯、骆晓飞)“唱歌跳舞,只是因为喜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兴趣,把一群从19岁到35岁的藏族年轻人凝聚在一起,他们因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属——黑帐篷民间艺术队。

“参加我们这个艺术队,靠自愿,没有任何报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织合玛乡第6牧委会牧民、黑帐篷民间艺术队的发起人才让加说,现在这个艺术队的成员已经发展到了15个人。

织合玛乡是一个只有360户、1500多名牧民的纯牧业乡,受自然环境和传统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制约,这些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如果村社没有活动,平常很难聚集在一起。2008年以来,随着青海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以及生态畜牧业的推广,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集中在乡政府旁边的一排排统一规划、整洁美观的游牧民定居房不仅拉近了牧民们的距离,而且也为开展文化娱乐生活创造了条件。

“牧区生活虽然辛苦、单调,可是牧民的心里从来都不缺乏对歌唱和舞蹈的热情,各方面的条件好了,艺术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才让加说,自己以前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民间艺术队中学习过舞蹈,所以很想自己搞一个艺术队,但是由于牧民居住分散,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2012年7月,面积超过36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在定居点落成,文化主管部门还投资配置了音响设备、服装等演出用品,才让加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我们这个艺术队是松散型的,队里的成员平时在家放牧或者打理家务,一有空闲时间就聚集在一起排练歌舞、弹唱、小品等节目,在乡里村间举行的活动上义务表演。”才让加说,艺术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积极,认真。

今年30岁的彭毛扎西是黑帐篷艺术队的主力,他不仅擅长弹唱、小品,而且有一个好嗓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平常他都在离定居点20多公里的牧场上放牧,可是每次排练和演出他基本上都骑上摩托车来参加。

“我们已经排练了五六支舞蹈,几十首独唱和合唱,还自创了一些小品。”彭毛扎西告诉记者,民间艺术队的队员们自己凑了1万多元制作了一张“专辑”,复制了1000多张赠送给了亲邻朋友。

黑帐篷民间艺术队年龄最小的成员彭毛卓玛说:“唱自己心里的歌,跳自己喜欢的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让自己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欢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才让加告诉记者,作为黑帐篷民间艺术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很自豪、知足,但是也为黑帐篷民间艺术队的未来感到担忧。“由于民间艺术队的活动是自愿的、义务的,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在提升、扩大影响上受到了限制。”他说。

“我希望我们能够上更大的舞台,能够参加一些大型活动的演出,把最质朴的藏族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现给更多的人。”才让加说。

(原标题:草原上的民间艺术队:唱心里的歌跳喜欢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