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20日讯,平安银行(000001.SZ)金融市场事业部高级研究员周玥婷周四(20日)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监管层叫停二维码等的最根本出发点还在是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仅仅为银联NFC发展争取时间而叫停的可能性很小。

近日,央行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征求对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做出限制,并且紧急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周玥婷指出,随着“扫码”场景和人群的增多,藏有病毒的二维码也愈发猖獗;扫码支付的流程虽然快捷简便,但相比线下POS机刷卡等方式,更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安全漏洞。二维码支付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虚拟信用卡的发放也算是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从文件的措辞来看,监管层希望有更多的知情权和事前对风险的控制,也无可厚非。

至于这其中涉及到的与银联的利益博弈,周玥婷认为,仅仅为银联NFC发展争取时间而叫停二维码的可能性很小。

周玥婷指出,早在2012年,央行就出台过《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当时的规定虽然也涉及收付额度,但并未像此次文件一样做出严格的额度限制。

周玥婷称,监管部门之前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可能主要在小额支付上,对通过网络支付大数额资金的安全性仍存疑虑,担心过于迅猛的发展势头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事件,才对额度进行严格管控。

但从趋势来看,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发展是大势所趋,用户的接受度和体验也在提高,最终定稿方案仍存变数,即使出台了与意见稿一致的管理办法,未来调整的可能性也较大。

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某些创新有钻监管空子的嫌疑,存在监管套利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余额宝、第三方网络支付、虚拟信用卡等的推出也着实促进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周玥婷认为,金融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经营风险,但如果过分关心风险,就有可能扼杀创新。出于职责,监管部门天然地会更多地考虑金融风险,但在国内推进金融改革、鼓励金融创新的氛围中,多给互联网金融一些先行先试的机会,从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可能会更有利于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