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本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它一旦触网,却又引发了新的乱象。

不久前,央视证券资讯频道特别栏目对目前在市面上出售预付卡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走访,发现北京华联集团、北京美联臣、俏江南等知名企业所发行的预付卡都存在违规现象,并且侵犯到消费者权益。

这已经不是预付卡乱象首次遭媒体曝光。实际上近年来,在央行等监管部门越来越严厉的督促下,线下的预付卡已经危机四伏。

但眼下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商家看到了这里的甜头,想方设法把互联网与预付卡结合起来,对本来就不规范的预付卡加以“创新”,令预付卡变得更加危机深重,雷区密布。

预付为名套现为实

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礼品卡、积分卡等,顾名思义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

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颁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企业资格、发行金额、合同章程的制定等项目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但央视所曝光的线下的企业,仍存在种种违规行为:一是预付卡的额度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限额;二是企业不备案擅自发行预付卡,这致使一些不具备办卡资格的小企业纷纷“跑路”;三是“霸王条款”,消费者不可以办理退卡;四是设置时间限额,对于卡内余额不够下单的,商家默认把钱收回;五是无实名制办卡。

而消费者对于预付卡维权意识淡薄,任由商家侵权谋取暴利。

《财智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有4210家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完成备案。

那么,预付卡的用途只有套牢忠实客户这么简单吗?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预付卡在账务的处理上属于预收账款,发行预付卡的单位会拥有很多债务性资本,属于流动资金,这些资本可以用于在建工程、成本等流动项目上,这可以帮助公司现有的业务资金周转,同时也足以使一个公司起死回生。

各公司之所以热衷于发行预付卡,得到流动资金也成为一个更有诱惑力的原因。因此很多财务不规范的企业会把预收账款直接记为收入而没有通过结转,甚至办理虚增资产。

而2014年3月1日颁布的新公司法还放宽了公司登记以及增资的要求,企业在办理增资业务时不需要提交检资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规定或会对预付卡带来的预收账款一类债务有一定的忽略风险。

电商扎堆预付卡

正因预付卡的管理并非滴水不漏,善于挑战风险的互联网企业也瞅准了这个可以起死回生的流动性。首当其冲的当属第三方支付的电商行业了。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几大电商,发现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

京东发行的预付卡叫京东卡,最面额为1000元,有效期为三年。记者连线京东客服,了解到京东卡内资金如果在三年期限内还没能用完便不予退款,即便三年内一直没用动过卡里的钱,也最多可以给予延期,不提供退卡业务。

根据前述《办法》第19条规定:记名卡不得设有效期;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对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不记名卡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同时,第21条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但是京东卡不只没有退卡业务,也没有在支付页面前与用户签订章程。

曾供职于京东的NOP创始人刘爽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京东卡后面是有延期的,把时间拉长了为了让用户使用完。”

而当当网发行的当当卡也是不记名卡,最高面值是2000元,违反《单用途》第18条“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的规定。

记者暗访当当客服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当当已将单张预付卡最高面额调整至1000元,但当记者问到是否需要记名时,回复只要在5万元以内都不需要记名。

而《办法》第15条规定“个人或单位购买(含充值,下同)记名卡的,或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卡的,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要求购卡人及其代理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购卡人及其代理人姓名或单位名称、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

被问到有效期和退卡问题时,当当客服的回答和京东基本一致:不退,不换,不兑现,过期作废。这样一来,卡内剩余的钱在电商行业中就默认成为自己的收入。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苏宁、易讯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几家大的电商中只有1号店不设置预付卡的时长,但同时这几家电商都把预付卡当成商品销售,而没有按照预付卡的规定与用户签订协议,并且都存在“1万元以上没有要求实名”的做法。

对于上述公司的违规问题刘爽表示,国家也应该对不同规模的电商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小的网站发行预付卡会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对于规模和成熟度较为高的网站,应灵活对待,不应过于死板。

虚拟支付被叫停

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而腾讯与零售业合作的方式都是通过“微乐付”,这是典型的预付卡。并且“微乐付”的支付方式只有扫码支付一种。现在腾讯财付通开展“微乐付”业务的企业有两家,一家是新世界百货,另一家是高汇通。

在这两家公司办理预付卡的章程中,与新世界百货合作的微乐付是完全按照《单用途》的规定,与用户签订章程,属于在电商中为数不多的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办理的预付卡。

而“高付通微乐付”预付卡在办理时并没有与客户签订章程,直接就进入了支付购买界面。

一位资深的互联网金融评论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二维码一方面是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牌照流程问题,预付卡牌照和互联网牌照是分开的,对监管层来说,最担忧的可能是风险的不确定性,所以先暂停,让企业重新申报,而预付卡有结合都要重新去梳理。”

作者:刘雅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