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葛万青 王作葵)“在南京半山园的小楼里,在长江边上,可是,我看见谢甫琴科的铜塑像,我一边翻译《科布扎歌手》,仿佛听到第聂伯河的涛声。”这是中国翻译家戈宝权和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的心灵碰撞,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27日,“纪念乌克兰著名诗人谢甫琴科诞辰200周年暨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戈宝权诞辰100周年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塔拉斯·谢甫琴科是乌克兰著名诗人和艺术家,被誉为乌克兰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乌克兰文学语言的建立者。谢甫琴科1814年生于基辅一农奴家庭,他的诗歌主要反映乌克兰人民的苦难生活,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代表作有诗集《科布扎歌手》《三年》等。

“伟大诗人的作品反应的是民族的魂。只有了解这个民族的魂,才能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谢甫琴科就是这样的诗人。而戈宝权通过辛勤的译介工作,成为中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活动组织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说。

戈宝权是中国著名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长期从事文学翻译、中外文化史研究等工作,先后荣获前苏联的“普希金文学奖”和“各国人民友谊勋章”。2013年是戈宝权诞辰100周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林洪亮介绍说,戈宝权将谢甫琴科的大部分诗歌译成中文。正是通过这些译作,中国许多文学爱好者开始认识和喜爱谢甫琴科的作品。在翻译事业上精益求精的戈宝权为了更好地传达谢甫琴科诗歌的意境,在70多岁时开始自学乌克兰语。

目前,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中国一些高校都设有谢甫琴科作品研究及中乌文化交流机构。

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表示,很高兴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断有中国学者将谢甫琴科的作品译成中文。相信通过中乌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会日趋密切和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北京、天津、大连等地高校学者及乌克兰驻华使馆人员出席活动。

(原标题:中国学者共同纪念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和翻译家戈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