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4月3日电(记者李亚楠)记者日前从河南建设洛阳龙门石窟园区管委会获悉,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的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已完成一期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该体系可以对文物本体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文物保护提供权威数据,以最大限度延缓文物损毁过程。

2013年6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进行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一期建设,主要针对奉先寺区域文物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其中,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石窟区温湿度、风向、风速、大气降水、光强、土壤含水率、噪音、酸雨、震动等环境因素监测;本体病害监测主要包括:奉先寺区域环境温湿度、光强、风向、风速、降水、壁面渗漏水、光强度、风化等文物病害相关因素实施监测。

此次监测体系的建设,将红外成像技术运用到石窟寺渗漏水长期监测中,突破了常规监测对洞窟渗漏时间、面积开展监测等方面的技术难点,所有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扰。

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中心副主任马朝龙说,过去只要一下雨,我们就往景区跑,观察渗漏水情况,用相机进行拍照,背着电脑到现场收集数据。现在通过这些仪器,就能实现在微观层面,对文物进行全方位“体检”。

据介绍,目前,监测预警体系只是对奉先寺以及龙门西山的外部环境进行监测,未来将可形成对保护区域、游客状况、馆藏文物以及附属文物等进行全面监测。

(原标题:河南龙门石窟建设监测预警体系监控文物“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