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白毛女》首演50周年,音乐节将推介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进行世界巡演。

早报记者 陈晨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办至今已逾半世纪。在这里曾诞生《梁祝》、《红旗颂》、《白毛女》、《小刀会》等经典作品,也孕育了一批作为上海乃至中国音乐界中流砥柱的音乐家。

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承办的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于2014年4月28日至5月18日举行。音乐节期间,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将奉献57台形式各异的音乐舞蹈演出。届时将有新人新作展示9台、名家名团演出12台、国外专场演出11台、舞蹈类节目3台;展演类节目20台、赛事5项、论坛1个、节中节2个、群文活动8项。

创新演出形式

力推新人新作

与上海国际艺术节主打“高端”、“精品”不同,“上海之春”更重要的特色和使命在于立足本土原创、力推新人新作,这是从半个世纪前音乐节创始之初便订立并坚持的宗旨。如今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也成为当代严肃音乐创作者最重要的展示平台之一。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艺委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介绍,今年对新人新作邀约的力度比往年更大,且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

本届音乐节通过委约创作、征集评选等方式组织了9台节目,集中展示当下最近的音乐原创作品及音乐新人。其中开幕式首次邀请全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历届获奖者举行音乐会,11位青年艺术家代表的是目前国内年轻一辈音乐人才中最顶尖的技艺;5月6日在文化广场《范曾诗词——廖昌永独唱音乐会》融合了诗歌朗诵和歌曲新作,以全新视角呈现范曾诗词之美;5月11、13日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的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同台献演的两场《当代音乐——“南”与“北”的对话中国优秀室内乐作品、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则让南北数十位著名作曲家以各自富于个性的音乐语言展开对话,以中国山水、人文思想为主题穿越时空;5月14日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海上新梦”新作品专场音乐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作为“上海之春”中展示优秀原创作品的重要平台,此次将上演民族管弦乐合奏《音画·佤山印象》、民族管弦乐曲《茶马古道》等近年新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和民族声乐作品。“曲韵时光——海上戏曲音乐会”汇集了上海的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非遗”剧(曲)种,在保留原有戏曲音乐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新的音乐元素,调动多种配器手法,完成传统戏曲经典音乐在当下时代的延续。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指出,上海之春虽然举办了50多年,但始终表现出地域色彩过于浓重的特点,近年来音乐节也有意逐渐突破地域限制。比如去年邀请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共同举办音乐会,今年则通过中国音协的介入邀请全国的金钟奖获奖者参与,希望以这些举动让全国的音乐人才进入音乐节的视野。

加强中外交流

恢复评奖机制

本届音乐节邀请了十余个国家的音乐团体与个人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其中,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兰波罗的海肖邦爱乐乐团、俄罗斯钢琴家维塔利·比萨连科、匈牙利小提琴大师罗比·拉卡托斯等名家名团无疑提升了整个上海之春的节目分量。

许舒亚说,“过去国外乐团来演出,只是单纯演一些西方的经典作品作为展示,并没有达到一个音乐节作为平台的交流目的。”因此,此次主办方刻意安排在参演的国外音乐会中加入中国作曲家作品或中国演奏家参与演出的环节。例如,5月14、15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RSO Vienna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上将演出中国作曲家徐孟东的《幻想交响曲》、温德青的《情歌与船夫号子》以及许舒亚的新作。5月17日的新加坡华乐团音乐会则将推出作曲家叶国辉的《晚秋》、王建民的《踏歌》等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此外,为了纪念《白毛女》首演50周年,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音乐节还将推介芭蕾舞剧《白毛女》进行世界巡演。去年因“剧院风波”而“夭折”了上海之行的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将带着《乡村骑士》和《丑角》两部歌剧在华人指挥许忠的带领下作为闭幕演出来到上海。

在早年的“上海之春”历史上,参演作品是存在竞争机制的,之后随着音乐节规模不断扩大,节目日趋多元,评奖机制便取消了。为了更好地发挥扶持和推介新人新作的功能,组委会经过商议,从本届音乐节起将恢复专项评奖机制,设立优秀新人表演奖和优秀原创作品奖。两项奖项目前仅针对国内的参演节目,届时,评审工作主要由“上海之春”艺委会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同时兼顾社会各界的反响和意见。获奖结果公布后,音乐节组委会将通过举办音乐会、出版专辑等形式,做好获奖个人及作品的后续宣传推广工作。获奖作曲家将获得委约机会,委约作品将在次年的上海之春上演。主办方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当代创作的后续动力。

“上海之春”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推出新作后的“后劲不足”,诞生于此的作品普及面窄,传播范围也十分局限。关于这一点,音乐节艺委会委员、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民权认为,当年有《红旗颂》、《梁祝》等作品的广为传颂,作品能够反复上演被大家听到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无论是与国外乐团的合作,抑或通过评奖助推后续发展都是音乐节为此做出的努力。而身为作曲家的许舒亚则表示,“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确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优秀的,但勤于创作、勤于思考是诞生好作品的基础,因此创作需要长期的机制坚持不懈地去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