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4月9日讯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今日在海南博鳌召开,在“互联网·金融:通往理性繁荣”主题论坛上,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我觉得现在比较突出的几个对银行冲击比较明显的:一是新的支付方式,就第三方支付,二是平台,三是收益端。

以下是文字实录:

马蔚华:实际上我们谢平博士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刚才全面具体的阐述大家都很理解。我补充一点,关于互联网金融,我的理解就是两个方面都应该叫互联网金融,一个是传统的金融用互联网操作,一个是互联网企业或者IT企业做金融。但现在一般来说把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这是一个过度时期的提法,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或者是IT企业对金融业这块蛋糕的窥视和进入想法由来已久。80年代的时候,比尔盖茨就成立了一个软件公司,那时候就想介入支付领域,他说我先租你的IT设备还不如自己干,当时美国银行业很惊慌,我们在10多年前已经预见银行的脱媒,银行的脱媒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技术性脱媒,预示着IT企业和互联网会切这块蛋糕,还是比较早的有这个思想的判断。只不过当时的金融生态环境没有到今天这个形式。你刚才讲到现在的金融生态,我觉得金融生态,所谓“生态”,一是环境;一是物种;一是规则。现在具备了环境,环境的变迁就是互联网的发达,特别是移动支付的迅速崛起,再加上我们的搜索引擎、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这10年翻了10倍的网民,网民6亿多,而且网络的普及率10年翻了10倍,从0.46到4.6%,这是个基础,这叫生态。物种,由于科技改变了生活,生活产生新的需求,而满足这种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物种。规则现在还不确定,互联网金融的规则还在酝酿之中。我觉得现在比较突出的几个对银行冲击比较明显的:一是新的支付方式,就第三方支付,前几年增长速度超过100%,现在有250家拿到了执照,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快速度发展,特别是移动支付。2016年有人预测达到50万亿,这也仅仅是全国支付的百分之几。二是平台,包括P2P,也包括众筹、陆金所。三是跨界金融,很多大企业做金融。对银行的冲击直接表现,比如说职能端,银行三大职能,融资、中介、支付平台还有财务管理,这三方面互联网企业都在介入,开始是支付,支付沉淀了数据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数据做贷款,特别是小微贷款,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你的产品“余额宝”,各种各样的“宝宝”,这对职能方面可以全面去切银行的蛋糕。在负债领域,最突出的是银行存款利率没放开,所以余额宝代表的各种“宝宝”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很自然的。三是收益端,既然这方面都切割了,那收益明显减少,在服务端,我觉得服务端现在银行可能在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体验、个性化这方面,特别是尾部、碎片、小众方面,可能基本上低档不过互联网企业的进攻,这是表面的。刚才我说无论是职能端、服务端、收益端,我觉得互联网企业对银行的根本冲击在于以下三点:主要是商业逻辑、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