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伯洛斯舞团将于上海演出的《影子王国》将杂技、魔术、现代舞等元素糅入影子舞的表演之中,丰富了演出的形式。

早报记者 廖阳

1971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一次普通的舞蹈课上,五位年轻人打闹之时,突发奇想用身体组成了一幅蛋白质图案。他们觉得这个创意有趣,后来干脆成立了皮洛伯洛斯舞团(Pilobolus),决定此后隐身幕后,用投影做表演。当代第一个“影子舞”专业剧团就这样被“玩”了出来。

43年来,皮洛伯洛斯不断颠覆人们对舞蹈固有的认知,相继累积了 120个剧目在64个国家上演。4月30日至5月3日,皮洛伯洛斯将首度到沪,于大宁剧院上演集大成之作《影子王国》。

成年版

《爱丽丝漫游仙境》

可能是厌倦了编排小打小闹的节目,2008年,皮洛伯洛斯决定整理库存表演项目,动用他们所有的影子舞知识,创作一部故事性充分且长度完整的作品。长达80余分钟的《影子王国》就此诞生。

舞团希望找一位在身体表现和非语言性故事陈述上有专长的写作者帮忙,《海绵宝宝》的编剧史蒂芬·班克斯担任了这一角色。在皮洛伯洛斯创意兼执行导演艾塔玛·库伯威看来,班克斯不用写任何对话,亦可编出幽默感人的作品。

《影子王国》剧情百转千回,堪称成年版《爱丽丝漫游仙境》:一名在父母专制教育下成长的彷徨少女,在睡梦中跌入了“影子王国”,她走过城市、原野,看见日出、日落,拜访动物、精灵,与神奇的巨人之手成为朋友,又被巨人之手变成“狗头人身”。“狗头女孩”一路寻找能变回原本样貌的方法,到头来发现只有找到勇气,才能恢复原样。库伯威说,“狗头”在此有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发现”的寓意,“很多人会对自己的外在感到厌恶,后来又逐渐接受。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寻常可见。”

皮洛伯洛斯一改影子舞原本单一的表演形式,将杂技、魔术、现代舞等元素糅入其中。设计师奈尔·帕特尔和道具师格里高利·拉菲用形状大小不一的纸板箱,在幕布后描摹出移动变幻的原野和城市,用若有若无的“氛围”呈现不同地方的地域特色,增强影子世界的感染力。

“玩乐”之中找创意

作为世界影子舞的开山鼻祖,皮洛伯洛斯的事业转折点发生于2006年。这年,皮洛伯洛斯受邀为一款汽车拍摄电视广告。广告并不使用真车,而是用舞者身体做剪影,在幕布后模拟出汽车的模样。虽然舞团对如何完成这个项目苦恼了一段时间,但最终的创意呈现,却让他们得到了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青睐,奥斯卡之行,又让他们连续登上《芝麻街》、《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也让他们有机会站在各国王室成员面前表演。

皮洛伯洛斯的120部保留剧目,全靠舞团每年新创5到10部作品的速度积累留存下来。“每次创作时,我们都期待有新挑战,尝试解决新问题让工作充满乐趣。”在外人看来,皮洛伯洛斯的创作方法近乎“玩乐”,但库伯威强调,玩乐并不意味着舞者没有严肃工作,相反,玩乐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倾泻而出,磨合出更多有意思的小点子。

对皮洛伯洛斯来说,影子舞表演的乐趣在于,幕后演出常让人回想起关于“光”的原始记忆。“影子和太阳一样古老,当人们能用眼睛看世界时,就已经能感受到光的存在。” 库伯威总结,“它们既神秘又让人感觉熟悉,每个人都可在 识别 与 困惑 的心理状态下,感受自然在光的作用下的细微变化。”

说起最重要的舞者挑选,皮洛伯洛斯虽希望舞者在运动细胞、艺术技巧和身体美感上兼而有之,但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幽默感,“再就是运动能力和智慧”。皮洛伯洛斯亦习惯将其他艺术门类带进舞蹈,引进不同艺术家合作。库伯威相信,不同跨界艺术家的思想碰撞在一起,能带来更多新奇创意与革新。单为这一点,皮洛伯洛斯每年都会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科学家一同操作国际合作项目,魔术师潘恩·特勒,麻省理工学院分布式机器人实验室,漫画家阿特·斯皮格曼,摇滚乐队OK Go都是他们的合作对象。

但凡是业界标杆,总归会引来模仿者,皮洛伯洛斯在全世界也有数不清的影子舞表演模仿者。“打开一种新艺术形式,激发人的想象力,本身是让人激动的事。”只不过,这些表演团队多为业余爱好者,抑或只是用某些简短的影子表演参加某场选秀节目。有时,一些表演团体因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不足,宁愿模仿皮洛伯洛斯表演一些平庸之作,“这让我们感觉很失望。不仅仅是因为抄袭,也说明他们缺失做好某些事的信仰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