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的凯恩斯的供应需求理论,表面推动了GDP的增长,2009年推动的4万亿投资极大地推动GDP的增长。同时带来的落后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问题,难以控制。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信奉西方经济学,宽松货币带来经济增长,美国用的,日本用了,欧洲也使用了,但我们的经济学家没有了解中国的国情,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西方国家宽松政策,没有导致物价上涨,没有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也没有导致土地财政,中华民族受西方力强欺负100多年,我们这个名族担心自己的生活,担心自己的后代,也担心自己的国家,所以一旦他们有钱了,麻木的投资冲动就来了,“酸你狠”“姜你军”就产生了,但考虑风险显然是少了。

目前资金市场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而且由于前两年的麻木投资的毛病出现了,风险不断暴露,破产企业接连不断,这是都是宽松政策的祸害。今年以来,先后出现中诚信托、吉林信托逾期无法兑付,超日债成为首例企业债违约,海鑫钢铁集团未能偿还逾期30亿银行贷款……屡现违约事件。企业拿了资金,很多不是用于自身经营,而是投资副业,如落后淘汰行业、房地产。目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规模约7.7万亿元,其中有息负债总规模约5 .15万亿元。同时,关于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老板“消失”的传闻渐频,跑路老板的企业规模也上升至涵盖担保业务和钢贸市场的“集团级,但他们企业从事钢材贸易利润低,而且不需更多资金,银行给他们的资金大多投入到房地产、民间借贷,追求高利润。政策变了,市场变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近期以银行为原告,钢贸公司为被告案件将达125件案由全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含工行、中行、民生、光大等10家上市行。因潜在需求预期钢贸企业一窝蜂囤钢。为确保借款安全,“联贷联保”融资在银行和钢贸商间催生。金融企业给予他们过度的融资,如过度产能一样,导致资金产能收益低下。银行资产现在已经占到GDP比例的250%以上,大量的资产都呆滞在银行内部,这其中包括了很多优质资产,比如多达10万亿以上的房屋贷款。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也在加大,担保链、钢贸金融导致不良贷款层出不穷。

然而欧美等西方发展国家基本上没有出现此类问题。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银行控制过度融资比较少见,他们主要依靠审查贸易的真实性入手,贸易融资占对公融资的比例较高,英国、美国分别为45%、35%,而香港、新加波银行贸易融资占对公融资的比例更是达到80%以上,多年的不良贷款控制也比较好,而他们资金基本没有流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安倍经济学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导致CPI上涨,而且银行业没有贷款冲动。

中国银行业真正按贸易审查融资的比例不到8%,目前过度融资现象比较严重,大约在20%左右,有些地方达到30%,严重影响全社会的资金收益,导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比例在减少,受国家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比较大,也给银行经营和管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银行应该严格控制过度融资,确保银行长期稳定发展。 过度融资表现形式为多样性,但主要表现有三种: 社会融资流向来看,更多的社会融资流入了政府融资平台和大型国有企业、基建和房地产融资,这部分融资占全部融资的70%以上,中小企业融资仍然不足。 金融机构认识不到位,90%以上的银行使用传统的信贷标准,过分依赖抵押品等保证方式,忽视企业经营实际需要的审查,导致各种企业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平台多如牛毛。冒名、借名贷款现象非常严重,由此引起的不良贷款约占新增不良的70%左右。 两年无贸易背景的转口贸易融资、离岸融资增加幅度较大。据了解导致派生的保证金存款增长45%,全国大约在几万亿。2014年1月,各地外汇管理局对各商业银行进行了检查,各地商业银行相应减少了无贸易背景的转口贸易融资、离岸融资,从而引爆了6月底钱荒。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钱荒等类似事件还将发生,不良贷款大量产生不可避免。

产生过度融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且涉及融资部门多,征信系统也没有债券信息。无贸易背景融资增多,企业发债后继续在银行融资,已办理贸易融资,用同样资料又到其他银行融资。其次,金融机构重视审查企业财务分析,为了存贷款考核业绩需要,忽视企业贸易真实性审查,金融系统缺乏贸易金融专业人才,客户经理、风险经没有财务与非财务分析能力;熟悉贸易流程、贸易规则、结算方式、各种贸易的销售方式的特点及实际运用的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太少,而且岗位交流少。

最近中央对农村金融机构放宽存款准备金,是好事,但大多也是给大企业用的,给他们政策,就应该限制资金的使用范围。真正用于支小支农,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但可能效果不会太好。

理性运用货币政策,不仅考虑目前,更要考虑长期发展,更不能简单学习西方的做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我们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