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4月18日)近午夜时分,28家拟首次公开募股(IPO)公司招股书申报稿在证监会新的IPO信息披露平台依次亮相,意味着IPO重启窗口正式打开。这距证监会4月16日表态IPO发审会进展略晚于预期仅过去三天,加之公布时间选在深夜,引来坊间围绕管理层“半夜鸡叫”议论纷纷。有分析人士认为,IPO重启虽已在预期之中,但大盘近期走势重新缩量,管理层选在深夜公布难免有“对市场信心不足”的质疑,而患有“IPO恐惧症”的A股,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IPO开闸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失血”,带给市场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而本周一的市场表现似乎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各方的担忧。
  当天,两市双双低开,在权重股带动下沪指上冲2100点后开始掉头向下,沪指以接近全天最低点的2065.83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大跌1.52%,深证成指跌幅为1.37%,所有行业板块均告下跌,近2000只交易品种告跌,A股市场再度迎来“黑周一”。
  IPO重启预期“压垮”市场
  在市场观察人士看来,4月份以来,A股市场一直受到经济增速下滑以及新股发行预期的双重压制,悲观预期造成一定的恐慌,严重打击了市场人气。随着一季度宏观数据公布以及IPO重启临近,市场再度承压,未来资金分流效应仍将冲击A股市场。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在审的排队企业有606家,其中上交所主板165家,深交所中小板226家、创业板215家。已通过发审会的企业有27家,其中主板2家、中小板7家、创业板18家。有机构认为,按照注册制的安排,逾600家排队企业将在两年内逐步被市场消化。考虑到发审会在二季度重启新股发行,按照正常的进度每月将有超过30只新股上市,仅二季度估计就有35~50家。中信证券则预计IPO重启最快可能在5月,首批上市的已过会26家企业融资需求可能接近200亿元,全年IPO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今年剩余7个月可能有224家企业进行IPO,总资金需求大约在6100亿元。
  “虽然IPO再开闸有部分利空落地的意味,但IPO排队堰塞湖如何疏导,即IPO重启后的节奏与规模,成为市场的重要顾虑。”有券商分析师说。数据显示,在证监会去年11月3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新股批量发行后,A股连续走低,上证指数去年12月份跌幅接近5%。
  不过,南方基金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未来的发行上市节奏可能会有调整,没有第一批那么快,这样对市场的冲击就会小一点。
  政策利好能否“激活”A股
  从稳增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从加大铁路投资规模到沿海核电、特高压等重大能源项目,从市场层面的优先股到沪港通,近期管理层持续释放利好政策,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的同时,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体现出管理层“呵护”市场的意图。
  有分析认为,沪港通的制度安排为A股提供了250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这些资金落实到上证180和上证380股票上有正面推动效应。加上MSCI考虑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以及证监会不断开放QFII资格审批,也将对A股市场的信心起到一些提振作用。4月18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指导意见,业内普遍认为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这将提升银行股的整体估值。此外,同一天,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险资投资或进一步“松绑”。
  也有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再次“用脚投票”IPO重启,不仅暴露出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亟需恢复的现状,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A股投机成风的现实,而要改变这种不成熟的现实,面对再度处在“十字路口”的沪深股市,管理层仍需出台必要的实质性中长期利好对冲是当务之急。
  行情将呈结构性特征
  随着股市再度暴跌,投资者信心再度低迷。但多数机构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目前利好利空相互夹击下,市场或将继续纠结振荡,从本周一盘面看,投资者面对新股发行即将启动显得信心不足,但在政策微刺激的市场环境下,预计后市将持续振荡调整行情,更多迎合政策面呈现出结构性的机会。
  杨德龙认为,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比较低迷,经济增速较弱,IPO重启预期增强,给市场流动性带来压力。但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短期内市场以“下有底,上有顶”的态势运行,预计股指将围绕2000点到2200点区间波动,而市场的热点主要是政策受益板块。此外,IPO重启给市场带来压力的同时,新股发行也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为市场提供新的投资热点,近期次新股的活跃已经显示出类似特征,值得投资者关注。
  “回顾过去历次IPO重启,大多对市场有短期的影响,并不改变中期走势,综合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看,市场结构性特征不会改变。”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蓝筹股的前期表现看,已经有一些大资金在进行试探性的建仓,包括QFII和社保类注重风险控制的资金,因此,尽管实体经济具备一些干扰性的变数,但蓝筹股的行情仍然值得期待。此外,随着一季度业绩报告进入集中披露期,业绩亮眼的股票值得短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