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高地

徐达内.com

近日,《人民日报》连续在头版刊出评论员文章《大力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人民日报》这两篇文章分别刊发于周一和周二,正值中央召开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前后。

在前天推出的《大力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一文中,以“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为例,来展现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社区、街道和乡村应该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天地,党员干部应该成为志愿服务的表率;志愿精神应该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应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个环节;志愿精神还要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之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昨天续以《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强调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 本禹志愿服务队 和 郭明义爱心团队 的回信中,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为志愿服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此前,根据《现代快报》报道,习近平还在4月2日嘱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给“无锡张海迪”周明珠、“献血达人”苏大伟和“洋雷锋”唐磊回信,肯定他们“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作为生活的态度,用善行义举传递人间真情,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做法。

雷锋新内涵

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他就曾推动当地“学雷锋”活动。《河北日报》今年年初所刊《习近平在正定》一文对此有过介绍:“习近平同志还十分注重思想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开展了 五好家庭 、 新长征突击手 、模范党员、 学雷锋、树新风 评比活动。他坚持发动群众,常抓不懈,一大批 学雷锋小组 、 青年服务队 、 小红花宣传队 活跃在正定大地。”

中国兴起学雷锋活动已经有51年历史。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国情变迁,这一活动出现“边缘化”和“形式主义”倾向,甚至有“过时”之议。究其原因,是社会结构多元、利益群体分散,导致“学雷锋”变成多管闲事乃至惹火烧身,“扶不起的老太太”现象就是集中体现。

于是,高层正在努力将更符合现代概念的志愿服务嵌入“学雷锋”活动,使之薪继火传。

大规模“学雷锋”活动再次掀起始于2012年下半年,所推典型人物就是被誉为“当代雷锋”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特意选在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提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这一指示被人民网定义为“赋予学雷锋新内涵”。

而在有些媒体看来,中央高层推动“学雷锋”或许还有另一番“反腐”深意。希望借助雷锋形象传播忠诚和慷慨的价值观。

作为注脚,被公诉机关指控“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污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的网络名人“秦火火”,已在上周四被法院判处数罪并罚合并执行共3年刑期。

领导亲民范

根据新华社所发稿件,中央直属机关各单位正以“传承雷锋精神、邻里守望互助”为主题,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也就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前一天,北京市主要领导出现在首都图书馆,带头参与志愿服务。

4月20日的《北京日报》对此有记录:“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等市领导昨天上午来到首都图书馆,当了一个多小时的志愿者之后悄然离开,全程没有引起读者注意……活动结束时,郭金龙、王安顺等市领导都领到了一本志愿服务手册,当天的志愿服务时间两小时。郭金龙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还要参加。”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进行,“领导亲民范”已在各地浮现。然而,出于舆论质疑惯性,再加上当地媒体报道时暴露摆拍痕迹等因素,对类似行动的民间评价多有奚落。

针对于此,《人民日报》上周四曾以《擦去自家“窗上的灰渍”》,为一些领导的亲民做派正名:“在一些人那里,习惯性质疑几乎成了一种通病:一事当前,不是先察其究竟,而是 只管往最坏处想 ,于是,嘲讽、谩骂、否定。比如某地市民发现市长挤地铁上班,记者在大街上巧遇某市公安局长配枪巡逻,地方领导集体清扫城市路面……一些人条件反射般质疑作秀。后来真相大白:这些事不是作秀而是作风变了。因不正之风尚存就不辨真假先泼冷水,用固化思维看新风尚,又何尝不是透过窗上灰渍看外面的人和事。”

由此来看,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郭金龙适时化身为首都图书馆志愿者,也是以实际行动表明“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