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谈到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既有结构调整的阵痛,也渐显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综合增长潜力和动能等各方面因素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仍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突显,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

报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报告还强调,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报告还回顾了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态势。报告指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实际增速有所回升,贸易顺差收窄;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第三产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就业形势较好。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经济运行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保持调控定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展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功能,发挥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促进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自3月17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于3月1日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取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继续深化金融机构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看,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基本平稳,贷款结构有所改善。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1%。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比年初增加3.01万亿元,同比多增2592亿元。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5.6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61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平稳,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8%,比上年12月下降0.02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信托产品收益率、民间融资利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1元,比上年末贬值0.9%。牛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