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陈斯斯

“我们为患儿进行输液、换药时,不少家长会报以不够信任的目光。我们只好先向家长解释,不过,仍有人坚持要换成女护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男护士钱二壮,昨日告诉早报记者,作为一名男护士会在工作中面临许多压力,为此他曾心生辞职的念头。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女性主导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才逐渐走上护理岗位。因为具备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等优点,很多医院都愿意招聘男护士,不过国内的男护士比例很低,仅约占1%。

此外,因为对社会认同感、职业满足感的质疑,频频有男护士跳槽。早报记者从沪上多家公立医院获悉,男护士比例基本维持在院内注册护士总数的1%~2%,有些综合性医院甚至还不到1%,近年来男护士的流动性也较女护士更为频繁。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日前,早报记者走进男护士这一群体,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与艰辛。

稀缺:男护士约占1%

来自2012年上海市护理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共有7万余名护士,男护士不到1%,全上海只有649个“护士先生”,他们大多是“80后”男生。

男护士稀缺的情况并非上海独有。根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统计信息显示,中国注册护士现有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1%。

但是,不同于国内,有数据显示,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男护士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且每年以2%~3%的速度增加。在芬兰和英国,男护士也高达10%以上。

上海市儿童医院护理部常务副主任陆群峰曾于2005-2007年公派去德国一些公立、私立医院进修。陆群峰说:“在德国,男护士比例占总体护士比例的30%~40%。由于实行弹性工作制,不少护士往往日班工作,晚上还可以自行选择去一些私立医院工作,一个晚班就可以得到100欧元,收入颇丰,因此从业热情高涨。”

然而,在国内除了存在男护士现有从业者数量少,一些单位想要招新人也不容易。

“我们非常需要男护士,却找不到。”上海多家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都发出过同样的感叹。早报记者了解到,沪上一家三级医院800多位护士中,只有4位男护士,仅占0.5%。

此外,男护士的流动性、跳槽比例近年来也非常高。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培养了一批男护士,如今他们大部分都已自动转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高级护理专业曾在1985年、1990年招收过8名男生,但这8名男生后来也都通过转岗、转系离开了护士岗位。

跳槽:缺乏职业认同感

钱二壮,2012年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病房的男护士。不过,就在入职近1年后,他差点辞职离去。

“我曾一度失去了职业满足感。”钱二壮表示,从学校进入医院,环境的变化及日常工作的繁琐和压力,让他常常觉得有点“应付不过来”。他说:“和其他女同事相比,我自己在对待一些事情时没有女性天然的细心,比如每次病人进出院,要填的一大堆表格。同时,身边也有男同事在工作不久后就离开了岗位,这让我一度失去了职业满足感。”

钱二壮说,由于父母是医生的关系,高考时一直想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但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最终选择了护理专业。他原本想着进入高校后能通过努力转专业去学临床医学,但老师一直强调男护士未来很“吃香”的理念,让他一直坚持学到毕业。

“大学上课时,我们护理系学生都和法医、药学等专业学生一起上,目的是让我们学习更多临床知识,老师也多次强调男性与女性思维方式不同,对仪器使用、管理等方面男性会更突出,当时我们护理班66个学生仅有6名是男生,有一个中途退学了。”钱二壮说。

最终在导师黄勤的劝说下,钱二壮放弃了辞职的打算。不过,早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现实中,像钱二壮这样因职业认同感缺乏而放弃工作的男护士并非个例。

来自上海某三级医院的一名“80后”男护士坦言,在其所在的科室内,95%都是女护士,少数的男护士也多来自外地,其中一半在近两三年内跳槽,“在大多数男性眼中,护理工作多是琐碎的生活护理、清洁护理等,与社会传统中的男性应当做的事情反差强烈,而男性往往缺乏对此的接受心理,导致工作中常常会有挫败感。”

医院:出招留住男护士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医院里医疗科室的细分,各大医疗机构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

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筱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男性体力较女性强,尤其精神卫生专科、男性泌尿生殖科、重症监护、急救中心、手术室等病房和科室,都是急需男护士“大显身手”的部门。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为例,该院男护士占全院注册护士比例2%,在各大医院中排名靠前。该院护理部常务副主任陆群峰透露,“这些男护士目前进来很少会被安排到普通病区,往往是在急诊、重症监护室、麻醉科等任职,更符合男护士的性格特点,他们在危机处理、逻辑思维、大型医疗仪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较女护士更优秀,近年来就职稳定,流动性已经开始逐步缩小。”

为留住一些男护士,一些医院纷纷出招。如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男护士相对女护士而言,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也逐渐在增多,被招录进来后,医院往往会给予高度重视,给他们提供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甚至推出了“心灵导师制度”,加强导师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根据每位护士的个性特点设计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谈心、电话沟通、e-mail、MSN、QQ等,至少每2周对新护士进行一次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的指导,同时为其规划职业,设立未来可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