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胤(左三)的萨克斯重奏团每周坚持排练,积累的曲目够开好几场音乐会,是他的骄傲。

编者按:

今年的市民文化节举办了“市民演奏大赛”,挖掘市民中深藏不露的演奏达人。虽然他们也许在专业水准上并不能够与科班出身的演奏家同日而语,但他们是如此沉浸其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市民演奏大赛举办期间,东方早报将陆续推出市民演奏家系列报道。

早报记者 陈晨

在众多市民演奏家中,吹萨克斯的张侃胤是主办方工作人员极力向早报记者推荐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如今身在群文工作的第一线,演奏功底扎实,还兼具创作和组织策划的才能,是静安区群众文艺工作开展的得力干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六年的飞机修理师生涯,和如今的文艺青年反差实在太具有戏剧性。

上午考黑管8级

下午考萨克斯4级

张侃胤11岁开始在静安区少年宫学习黑管。跟着大课上了没多久,他就嫌弃大课进度太慢,上着不过瘾,于是主动向父母提出,想要单独跟老师上小课。之后,一对一的学习持续了10年,直到张侃胤毕业工作。

精通黑管之余,张侃胤自己出于“好玩”的心态和身边吹萨克斯的朋友学了些皮毛。当时管乐考级不像钢琴、小提琴那么普遍,起步比较晚,级别也没有定到10级那么高。“当时黑管最高是8级,我上午去考黑管8级,顺带下午就去考个萨克斯4级玩玩,结果也真就考出来了。”

2001年张侃胤从飞机电子专业大专毕业,成了一名飞机修理师,工作是在航班的起飞前、降落后检查驾驶舱内的仪表、导航、通信设备。好在当时的工作做二休二,让他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继续“玩”自己喜欢的音乐。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四季酒店37层的酒吧,在那里接触到了刚刚从美国回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爵士乐老师章啸路。爵士乐在上海发展走红是近十年的事,爵士乐自由灵动的节奏是张侃胤此前从未接触过的,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萨克斯可以这么丰富感性。之后他拜了章啸路为师,2006年干脆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全日制的本科,工作的同时,成了一名专业的音乐学院科班学生。

从黑管转萨克斯,技术难度上其实容易了一些,因为黑管在手指按键的精准性上比萨克斯要求更高。而爵士萨克斯重新打开了张侃胤的音乐视野。“黑管演奏的曲目都是很古典的,虽然自己也偷偷改着玩,但老师的教学体系摆在那里,还是很严格的。而且古典乐有严格的条条框框,重要的是要去表现作曲家的意图。”爵士乐则是完全自由的个性表达,对于原本就喜爱浪漫派的张侃胤来说,这是找到了比浪漫派更浪漫的演绎方式。

组建两支乐队

兴趣成工作

回想起当时工作学业两边奔波的那段时间,张侃胤也感叹自己真不容易,“那会还真是挺辛苦的,白天工作晚上上课,还要练习,经常好几天都没得休息。”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张侃胤辞去了飞机修理师的工作,进入了静安文化馆,成了一名群众文艺工作者。

如今他的生活状态就是创作、演出、策划活动,基本每时每刻都和音乐脱不了干系。2008年刚进文化馆时,张侃胤便领了任务要出节目参加当年的上海市新人新作比赛。他想到自己擅长的萨克斯,便召集了志同道合的几个师兄弟,组了个四重奏,按照沪剧“紫竹调”的主题旋律通过爵士乐的各种变奏,加入探戈、摇摆乐等节奏样式,创作出一首地域风格浓郁、兼容传统与时尚的《海上变奏曲》。这个作品不仅拿下了当年市里新人新作的一等奖,次年又代表上海去参加了长三角的比赛,同样折桂而归;第三年萨克斯四重奏走上全国群星奖的舞台,再度传来捷报。“我当时懵懵懂懂,同事跟我说群星奖是多少文艺工作者追求了一辈子的荣誉,结果我第三年就得到了。”

《海上变奏曲》之后,萨克斯四重奏的组合固定了下来,不同音高、调性的四种萨克斯按不同声部分工,如同一支小型合唱团。这几年又陆续加入了一些成员,谁有空谁来排,多的时候可以排练八重奏。组合中有开艺校的老师,也有餐厅老板,还有复旦大学的化学研究生。“我们每周一次,一次三个小时,坚持了这些年,积累的曲目够开好几场音乐会了。”对于这份坚持,张侃胤十分骄傲,“现在很多群众文化组织选送的节目都是为了评奖,临时买一个节目来算自己家出的,而我们是实打实自己积累出来的,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除了这支比较专业的萨克斯重奏团,张侃胤还组织了一支铜管五重奏。铜管组有十几个人,每周排练,乐手们大多是大学时参加过学校乐团,毕业后还想继续过“乐队瘾”的年轻人。“过去人们想起群文就是阿姨大合唱或者广场舞,静安区的白领比较多,这些年轻人虽然技术水平上未必那么高超,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给他们搭建一个聚在一起享受音乐的平台。”

很多人说,把兴趣变成工作未必是件好事,张侃胤则十分得意自己的人生有了这样180度的大转弯,“把自己喜欢的事变成工作,这是多高兴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