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希颖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继推动区域自贸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防空识别区划设等一系列“创立新规”的举措后,再一次的“创立新规”之举。至此,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向世界阐明了自己对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解:

在经济领域,中国反对欧美主导下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经济秩序,希望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更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一个平等、互利、共赢的新的经济秩序。在此之前,以WTO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主导下的世界各经济组织,凭借着自己的经济、技术、产业等优势和掌控力,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设置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重重障碍,极大地限制了国际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和减小发展落差的能力。

事实上,推动亚洲各大自贸区的建立,正是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勇敢尝试,区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有益于亚洲各国借助地缘优势来紧密彼此的经济联系,还有益于一些落后国家在平等和合作的基础上,借助中国经济的强势“东风”来推动本国的经济结构改革。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化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类似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的区域性经济危机的风险。

在政治领域,中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军事同盟,希望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模板,在“公开、开放、透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等原则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新型的“军事政治合作”形式。

在2012年举行的不结盟运动第16次首脑会议上,中方清晰地表达了对“不结盟”的理解:“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要进步不要倒退……”在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时,中国没有仿效欧美等国以军事同盟的方式来应对,而是选择了以“上海合作组织”及搭建亚信“安全对话合作平台”等“不结盟”的方式,来表明中国主张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秩序的立场和愿望,为国际社会的政治合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板。

在军事领域,中国反对不对等、不公平的军事规则,坚持对等、公平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防御性的国防策略,但是,一些国家并未因此而停止给中国“找事”。对此,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初明确表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立正是对日本挑衅的“对等”回应。中国希望通过此举告诉世界,国与国交往中“对等”的基本原则必须捍卫,不合理的规则应当改变,粗暴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应予以坚决反击。

在安全领域,中国反对建立在霸权、强权和军事威胁基础上的旧有安全观,中国提倡“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二战以后,亚洲先后经历了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争霸的冷战期,美国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霸权期,以及当前中国、印度、俄罗斯强势崛起的多元化发展时期。过去,亚洲国家一直在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威胁抗争,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壮大,它们再也不愿意被压抑在旧安全秩序之下,希望“迎来属于自己的世纪”,希望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的事务”。

在此背景下,中国恰逢其时地提出了“新安全观”,为亚洲国家送来了一股革新安全理念的清风。与旧有的安全观念不同,新的亚洲安全观摒弃了霸权、强权和武力威胁等元素,提倡以共同安全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关键的内在推动力的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型安全观。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剧变的前夜,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领域为这个亟待“破旧立新”的世界创立出了全新的发展和实践模式,为这个因“消极的旧秩序”而陷入混乱、动荡的世界送来了一股股“破旧立新”的清新的“中国风”。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剧变的前夜,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领域为这个亟待“破旧立新”的世界创立出了全新的发展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