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最后一刻扳平到加时赛大胜后,皇马门将卡西(左)和后卫马塞洛(右)赛后相拥大哭。

麦卡

距离大耳朵杯最近时只有2分钟之遥,但西蒙尼和他的马竞还是在黎明前倒下。拉莫斯在补时阶段的进球,固然有运气造化的成分,但马竞当时的防守已是强弩之末,也是不争的事实。在马塞洛和伊斯科上场之后,前者与迪马利亚依靠速度在边路轮番冲击,已经令胡安弗兰疲于奔命;没有迭戈·科斯塔这个心腹大患,伊斯科和莫德里奇在中场中路也频繁施压。下半场最后阶段,戈丁不停地招呼自己的队友压上,以前场牵制来换取防守的空间和恢复体能的时间,但对于这支在两条战线均倾尽全力无所保留的球队,最后时刻,队友们已是有心无力。

其实,打一开始,马竞就别无选择。全员逼抢的群狼战术和定位球,既是床单军团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基于人员配备与财政状况的无奈妥协。西蒙尼麾下既没有巨星也没有年轻的明日之星,只有一群当打之年的体系球员,他不能指望这些球员像皇马的巨星那样灵光乍现,只能尽可能强调团队协作和可控性,相对而言,全员逼抢和定位球是攻防两端战术之中,最容易演练出套路的。马竞区别于其他“大巴球队”的,在于他们在凶悍逼抢获得球权之后,还可以通过更精确的小范围的传递整体推进,而不是盲目的长传,这是后防球员恢复体能和获取更多前场定位球的关键。

马竞的优势是别无选择,现实的局限让他们不得不一条道走到黑,将这套战法练得烂熟,但他们的劣势也在于选择的匮乏,即便在最淡化个人色彩、强调整体协作的阵容中,也总会有人难以替代:科斯塔和图兰的缺席,令马竞损失的不只是两名优秀的进攻球员,更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说人高马大的科斯塔是一辆装甲车,他的替代者阿德里安就是支微型冲锋枪,在火力压制掩护队友的场合,这样的差别是致命的。阿德里安上场后,皇马在中前场中路的持球压力骤减,马竞的两道防线被渐次压下,身心压力滴水穿石般不断累积,如果说被对手补时阶段扳平有偶然的成分,那么在加时赛上的崩盘,几乎就是必然。

相比马竞,皇马的豪华阵容让他们在战术体系之外,还可以依赖巨星的临场发挥,同样是立足防守反击,皇马可以打得更轻盈,而无需过多地依靠挥汗如雨的全场逼抢,也不用因为凶狠出脚而承担场外的道德指责。安切洛蒂也不需要像西蒙尼那样,在一个伤员身上纠结再三,自填一气。在赛程上,皇马也比马竞拥有更多选择,安切洛蒂可以轻松放弃联赛争冠,好整以暇备战欧冠,18年未尝联赛冠军滋味的马竞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马竞联赛夺冠的希望像皇马那样渺茫,他们也不可能作出任何取舍,只能饮鸩止渴,死扛到底。

西蒙尼和安切洛蒂是最适合各自球队的主教练。西蒙尼三军用命打造铁军,胜在气场,安胖则恰恰相反,他的优点在于没有气场。气场弱虽然令他经常被当做笑柄——甚至在这场决赛中,都出现了他扭头看着助教齐达内在场边指手画脚的令人喷饭的场面,但在普遍大牌林立、暗流涌动的豪门球队,没有气场却很可能是一种优点。和谐更衣室这件事,信奉威权统治的穆里尼奥三年不成,怀柔高手安切洛蒂一年就搞定。这副闪转腾挪的身板,他在米兰执教时就已练就,高情商也保证他后来执教切尔西与巴黎圣日耳曼等豪门,很少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

简而言之,西蒙尼擅长处理选择太少的问题,而安切洛蒂擅长处理选择太多的问题。

连续两年欧冠,都上演了穷队以黑马姿态杀到决赛,最终却被高富帅豪门击败,未能上演逆袭奇迹的故事。马竞在决赛之后的戏码,亦将和去年的多特蒙德如出一辙。去年格策决赛之前转投决赛对手拜仁,莱万多夫斯基和罗伊斯也去意昭然,多特蒙德随之元气大伤,本赛季不复神勇。兵败里斯本之后,马竞球员也已成为各路豪门追逐的目标,甚至传出切尔西要打包收购中场大将科凯和后防核心路易斯·菲利佩的消息,加上早已预约的科斯塔和租借期满回归的门将库尔图瓦,马竞的整条中轴线恐怕都要移师斯坦福桥。从出售神锋的传统发展到全队打包,荣耀反而加速球队的分崩离析,沦为富豪球队的资本游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马竞最近三次联赛冠军(1977、1996、2014)中间都相隔近20年,在只有“断代史”的背后,不只是马竞自身经营的问题。而困扰欧洲足球多年的贫富分化问题,也决非区区一个财政公平法案所能解决。

老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说的是资源匮乏者因为无所谓失去,往往拥有更多的勇气。但是,很多时候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光脚的往往需要更多地低头看脚下的路上有没有硌脚的石头和碎片,穿鞋的却可以分出更多精力,更清晰地观察前方的路况,更理性地判断未来的路线。就像哈佛大学教授、行为经济学专家穆来纳森的研究结果表明的那样:当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就会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马竞的缩写是ATM,讽刺的是,这支球队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因为缺钱,他们从人员配置、战术安排到未来规划,全都陷入“别无选择”的状态。绝境让他们爆发出的能量有多大,留给他们的迷茫就有多大。

这支马竞,且看且珍惜。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