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总装机容量占全省近一半,年可节约标煤35万多吨。

“目前烟台投入运营风电场达18个,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3万千瓦,发电量达到9.9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标煤35万多吨。”记者了解到,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莱州、长岛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烟台风电占全省近一半

“以风电、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节能作用十分明显。”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风电场目前装机470多台,单机容量在600至2000千瓦之间,总装机容量达到73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4%,占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的44%多,几乎占到全省的一半。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2600吨、灰渣7万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3.5万多吨。

截至目前,已有国内外20多家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风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共安装风机550多台,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已有四家落户我市。除了风电产业外,太阳能、核电产业也迅速发展。海阳核电项目一期正在积极推进,力争2014年首台机组投产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预计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63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32.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

新能源应用快速推广

“我市的新能源资源丰富,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也是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推广应用地温空调的建筑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用于太阳能热水供应的住宅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253万平方米,加快建设栖霞、牟平、莱州、莱阳生物质发电项目,提高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市在GDP年均增长14.9%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下降13.6%和19.4%,污染物减排量连续4年列全省第一。

延长资源利用链

在推进核心产业延伸方面,我市围绕核心资源,不断完善产业链、产品链和资源利用链,促进资源整合和横向交叉利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我市开发区通用汽车、鸿富泰电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废旧包装物,由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加工再生,产品部分返回到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的生产、包装领域,部分成为其他冶炼和加工企业的原料。鑫广绿环公司因此被称为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废物“加工中转站”,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又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了废物再利用的问题。(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