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证综指年度第三次击穿2000点后,市场悲观情绪蔓延,投资信心低迷。根据相反理论,市场悲观情绪达到顶点时,行情走势会发生反转。上证综指每次跌破2000点的“政策底”,就会迎来一波较大的反弹也佐证这一观点。

然而,5月汇丰PMI预览值逼近50荣枯线,大型投资项目逐步开工,前期刺激政策正在发酵,加上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控以及技术面的超跌反弹等众多因素的刺激,上证综指或将迎来较大的反弹,期指多头也将迎来反攻行情。

调控趋于灵活,经济增速或企稳

5月的制造业PMI数值回升到高位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业开始趋好。制造业趋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彻底好转。与几年前相比,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体经济成本逐步增加。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涨价、利润降低、财务成本抬高、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政府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家底变“薄”,主要是因为庞大的债务。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债务总额接近36万亿元,达到60%的负债率风险警戒线,财政收入却呈现趋势性下降,入不敷出。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依靠大量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显然不可行,需要创新。根据已经出台的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宏观调控正在变“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转变政府职能,下放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激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置政策调控的“上下限”,“上限”是控通胀,“下限”是稳增长,旨在稳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宏观调控更加灵活,使得经济的发展更多靠自身调节,这对于市场来说是好事。没有大的刺激政策出台,表明经济运行状况较为良好,没有突破政府制定的“上下限”。宏观政策增加灵活性,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企稳,增强市场信心。

流动性充足,“钱荒”难重演

流动性是影响股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去年二季度末,银行大量理财产品到期使得资本市场出现了普遍的“钱荒”,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大幅走高,大量资金流出股市,使得上证综指创出2009年以来的新低。基于上次的教训,央行丰富了调控工具,如SLO、SLF、大额可转让订单等,增加了调控的灵活性。基于控通胀的目的,央行没有动用准备金率和利率两大“利器”,而是不断实施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市场资金需求增加,央行缩减正回购规模来应对。本周二央行正回购操作规模降至200亿元。为补充市场流动性,不排除央行实施逆回购操作的可能。近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均小幅波动,表明市场流动性充足。从资金供求角度分析,流动性充足也支持大盘继续振荡上行。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目前上证综指仍处于下跌通道。但是从每一次上证综指击穿2000点的“生命线”后的走势分析,每次行情一都迎来较大的反弹。历史仍将重演,我们认为这次仍很可能会遵循这样的规律,即击穿2000点后迎来较大的反弹,本轮反弹的高点可能在2080附近。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