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月末,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总份额分别为11060亿份和5895亿份,与3月数据相比分别缩水180亿份及5.79亿份。这已经是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月管理规模出现下滑,而与去年年底数字相比,合计缩水近700亿份。

点评:

偏股型基金规模自2007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呈现下滑状态,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公募偏股型基金未能展现出赚钱效应,风险收益比不佳使得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逐渐退出。近些年市场一直不振,沪深300指数近三年累计下跌30%左右,公募偏股型基金普遍以相对收益进行考核,期间逾四分之三的偏股型公募未能取得正收益。其次,理财方式的多样性增强,对公募偏股型基金产生了较强的替代效应,尤其是爆炸式增长的银行理财和类固定收益信托等产品,这些收益相对稳定而风险较低的产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风险收益比较差的公募偏股型基金相比不占优势。

再次,公募偏股型基金的激励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公募基金目前普遍实行收取“旱涝保收”的固定管理费方式,这一方式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都缺乏激励,基金公司的目标在于做大规模而非收益,众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因激励不足而不断流失,仅今年就已有近200名基金经理离职,超过半数的离职基金经理没有再继续从事公募行业。

最后,公募基金的内部治理存在缺陷,近些年不断有公募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落马,涉案金额也不断创出新高,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动摇了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正在不断增大,这可以从银行理财、信托、私募产品等的爆发式增长得到印证,即便是公募基金的非公募业务和子公司业务,也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募偏股型基金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方式之一,在需求不断扩张的同时却面临规模萎缩的窘境,想要改变这一状况还需从自身入手。首先,公募基金需要将考核标准和投资理念更多的从获取相对收益转变为获取绝对收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风险收益结构,增强自身竞争力。其次,公募基金需要增强激励方式,优秀基金经理的不断流失,需要公募基金进一步探索合适的激励途径,近些年允许基金经理持股、浮动管理费等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公募基金需要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减少“老鼠仓”等负面事件的发生,进而重新树立公募基金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