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连续4周在2080—2175点区间振荡,其间伴随着持仓量持续攀升,总持仓4日突破17万手大关,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多空博弈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负面消息不断,另一方面“微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多空双方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微刺激”政策初见成效,国内经济实现软着陆概率加大,房地产面临拐点带来的悲观预期将得到修正,股指破前低成为小概率事件。

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攀升。其中,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较为明显,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和进口订单同步回升表明内需和外需均有所恢复。各类订单指数全面回升,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工率回稳、增长率回稳这一判断。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表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未来小企业经济活力也将因此受益。

企业融资成本已经明显下降。从票据融资成本看,1年期平均利率从去年最高7.5%水平下降至6%附近。5月以来3个月Shibor从5.5%降至4.8%附近。央行日前召开会议表示,未来将有多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政策措施出台:一是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行为;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价格管理,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三是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用;四是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五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房地产面临拐点可能引发的房地产行业债务违约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已经大大降低。首先,全年房地产和基建债务高峰期已经过去,大面积违约情况并未发生。另外,地方政府允许自主发行债券,这消除了地方债大面积违约的可能。

综上,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初见成效,定向降准继续支撑经济回暖。另外,大面积债务违约风险大大降低。这将支撑股指未来走势偏强,但是向上幅度有限,主要受制于房地产下行的压力。

5月PMI分项指数中,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略有下降,说明经济微弱复苏。但今年房地产市场“红五月”并未出现,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成交量萎缩明显,库存明显升高。大型房企尤其是存货较高的超大型房企,面临的压力更大,预计市场将上演大型房企降价潮。房地产下行趋势仍会继续,值得投资者注意。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