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内的电梯。本版图片 张栋

位于静安区铜仁路333号的绿房子耗时3年打造,于1938年落成,是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的代表作。建筑占地面积逾500平方米,地上4层高度超过15米。值得注意的是该建筑是上海首个引入电梯的私人住宅,古董电梯至今仍能安全工作。

早报记者 李继成

“顾氏宅第坐落于法租界xx路,为德人鲍氏所设计,宅外壁均由蓝色瓷砖砌成,內部裝饰讲究,其厨房设备和盥洗裝置全套均由英美进口,在沪上享有 蓝屋 之称。”

程乃珊作品《蓝屋》的原型就在铜仁路333号,外墙并非蓝色,而是绿色,所以“老上海”习惯叫它“绿房子”。该建筑出自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之手,后成颜料大亨吴同文的私邸,曾被冠以“远东第一豪宅”的美名。

80年的沧桑,绿房子更换了几任主人,逐渐有了破损。作为绿房子的业主,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时1年多完成修缮,让它恢复最初的样子。本周六,绿房子将首次对外开放。

为8块玻璃寻遍上海滩

1938年建成的绿房子经历过多次装修。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苏功洲表示,此次修缮遵循原真性保护原则,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建筑,只有损坏的非替换不可的地方才会更换。他指着四楼房间内的墙面说:“为了看到原本的绿色,修缮时将表面的一层层后来涂上去的颜料刮去,并且根据这种绿颜色再重新涂装。”

此次作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复原性修缮,对绿房子的外墙釉面砖、钢制门窗、围墙、洞石、窄木地板、室内墙面颜色、软木层、漫射玻璃、近代电梯、弧形踢脚砖等项目进行了彻底修复,并对二层南侧原餐厅和原书房进行了风格性修缮还原。

绿房子因其建筑和围墙大量采用绿色面砖而得名,修缮中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面砖必须更换,但这种产于上世纪30年代的材料早已在市场上消失。为了尽量与原先的墙砖保持一致,又能显出沧桑感,这次专门请国家级陶艺大师费时六个月研制,采用宜兴陶土经手工成坯、晾干、排列、上釉色等十几道工序最后烧制而成。主要的绿、黄两色系分别制有四至七种渐变颜色,根据原面砖褪色程度进行修补,以逼真还原绿房子的历史风貌。施工共使用了包括竖向阳角砖、130度角砖等各种特殊规格面砖十多万片。

绿房子的主立面东侧转角设计为圆形,远看犹如一艘邮轮,而头等舱就是四楼东南角吴同文的卧室,卧室与一个直径5.4米、层高4米的整圆阳光屋连通。阳光屋半圆临街,内侧沿着圆形采用飘窗设计,尤其是顶棚12块进口的淡绿色漫透光压花玻璃,使烈阳被柔化后漫射进屋。“这次补的8块新玻璃,找遍上海算是最接近原来功能的,但透光效果与原先相比还是有差距。”苏功洲不无遗憾地表示。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今后的使用,修缮中新增了屋顶绿化、三楼北露台钢架玻璃棚等项目,补充了现代化的暖通设施,灯光照明系统,原先的单层玻璃也由双层中空玻璃取代。

“当然,这样的增补和变化也是有原则的。”苏功洲表示,前提是不能改变其基本格局和重点保护部位,而且改动的部分也是可拆除的。

修缮后的绿房子将主要作为办公及小型学术交流研讨使用,将来也有可能会辟出一定空间用于相关的展示活动,向预约的观众开放。

保险箱首次被发现

绿房子是邬达克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之一,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据说绿房子建成后,邬达克向颜料大亨吴同文表示,这个建筑即使在100年后也不会落伍。

建筑内的古老电梯曾名噪一时,因为它是上海私宅中第一次设置使用电梯。前来维修的电梯厂商曾提出免费安装一台新电梯与这台老电梯交换,但被婉拒。如今,这台电梯经过鉴定后,获取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合格证》,一举成为全国最老并具备良好原始性能的可用电梯,“目前来说这台电梯可谓硕果仅存。”

绿房子内还有一处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保险箱。在修缮前相关人员就听说了有保险箱,但不知身藏何处,随着附着物的拆除,深藏在二楼北侧书房东北角壁龛后面的保险箱被发现。之后,工作人员请来了老锁匠重启密码打开保险箱门后,才发现里面竟然是用混凝土浇筑的一人多高的大箱体,尺寸为1.6米 0.5米 2米,其实这是个暗室型保险库。

关于绿房子的设计图纸也有传说,一说是吴同文买断了邬达克的设计图纸,另一个则是设计图纸被邬达克锁进了保险箱,最后销毁了。

“其实,设计图纸至少有一套会被保留下来,当时工部局对建筑图纸也是要审核、存档的,而这次修缮就是依据了保存在上海城建档案馆内的设计图纸。”苏功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