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建诚

马克思经济学在20世纪,曾经影响地球一半人口的生活形态与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不喜欢它,但不可以不理解它。今日的它在声势上已明显衰退,但有多少儒林豪杰在这个领域放过异彩,有许多值得介绍的精彩人物与事迹。

马克思(1818-1883)的著作很丰富,长远深刻地影响人文社会诸多领域(社会学、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大册的《资本论》,来批判古典学派的见解。他的主要批判对象是亚当·斯密。

马克思反对古典学派的基本认知与分析方法,他不把问题的重心放在土地、资本、劳动、利润,而是着重阶级冲突、剥削剩余价值、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失业、景气危机、土地与生产工具公有化、银行与金融体系国家化、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名词与概念,清楚指出马克思经济学的取向与独特性。

问:在众多精彩人物与学说中,为什么奥斯卡·兰格(Oskar Lange)会引起你注意?

答:因为他在经济分析上有重要贡献,在政治上和外交上有特殊的历程。他出生在波兰西南部的大城Krakow,1926年大学毕业,1928年取得法学硕士,1927-1931年在Krakow大学担任研究助理。转折点是1934年获得Rockefeller(洛克菲勒)奖学金赴英国,1937年转往美国。1938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主因是1934-1936年间,他在英国的重要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评论》发表4篇论文,其中两篇是纯理论,两篇是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的理论。

赴美后的学术成果更引人注目:1942-1960年间,在顶尖刊物《计量经济学》发表6篇论文,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计量经济学》都有重要论文。简言之,他在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这两个领域,已是世界级的学者。这些不凡的成就,引起当时苏联领导斯大林的注意,请求美国罗斯福总统特许兰格赴苏联访问,商讨社会主义建设议题,还邀请他担任日后波兰内阁的阁员。

1943年兰格取得美国籍,二次大战尾声时,他和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意见分歧,转向由苏联支持的另一派人士。他一方面表态支持斯大林路线,另一方面要求美国政府对流亡的波兰人士施压。政治上他有过几个角色:(1)在罗斯福与斯大林之间扮演白手套,讨论战后波兰重建问题。(2)二次大战后他放弃美国籍,新成立的波兰政府,派他担任首位驻美大使。(3) 1946年担任波兰驻联合国代表。(4)1947年返国在政府部门任职,也在华沙大学继续学术研究,担任经济计划与统计方面的工作。(5)1961-1965年间任内阁副主席,还短暂代理过国家主席。

问:真是精彩的人生,但也实在太刺激,难怪61岁就早逝。他有哪些学术贡献

答:分两方面说。(1)对纯理论的分析,例如效用函数的决定因素、利率与生产理论的关系、利率与最适消费倾向、储蓄与投资、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他曾证明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和第二定理)、经济均衡的稳定性、萨伊法则的批判、论创新、乘数理论、计量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分析、批判货币数量说。

(2)社会主义经济学方面,例如对比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苏联的马克思经济学、斯大林著作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则、论中央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原理。兰格深受英美新古典学派的影响,认为市场机制确实有效率,但他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生产工具与资源国有化、中央计划经济)。他结合市场与计划这两个看起来不兼容的概念,主张在总体宏观的层次上,走社会主义与中央计划;在产业、厂商、消费的个体微观层次上,走市场经济与自由化。

这种“综合果汁”的异类结合,是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点,能发挥价格机能的效率,也能避免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均。兰格在波兰和美国都长期生活过,他认为这是可行的,只要中央计划者能善用市场机制,同时要求国营产业成本极小化和利润极大化。为了追求这项理想,他晚年还研究控制学、学习操作计算机,希望能应用在中央计划上。

问:真有使命感。可否介绍兰格的马克思经济学?

答:那我就介绍他1935年在《经济研究评论》发表的“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理论”。此文的背景是1933年7月有位日本学者柴田启(Shibata Kei),发表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分析与(瑞士)洛桑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一文,主旨是对比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均衡理论。柴田的论点是:虽然一般均衡理论很精细也很完整,但对资本主义的组织以及发展的规律,无法提出有效的解说。相对地,马克思经济学虽然有许多缺失,反而更能解说资本主义的特质,原因何在?兰格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他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问:我认为这不是个好问题,柴田的问题,就好像是在问为什么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分析,虽然是最新的医疗科技,但反而比不上年老的传统心理专家,更能解说人类的不理性行为。

答:柴田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兰格要接续柴田的议题,想厘清马克思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双方有哪些本质上的异同,各自有哪些优劣点。

问:兰格的立场偏向社会主义,他认为资产阶级(现代)经济学有哪些缺点?

答:(1)注重科学工具的应用,例如用微积分、计量统计方法、几何图形来分析短期问题(厂商竞争、消费函数)。优点是可以得出具体的答案,但比较不看重整体制度的合理性和长期的走向。(2)愈来愈强调大规模生产的效益,取代中小型的生产模式,从自由竞争模式走向寡占与独占。(3)愈来愈走向(凯恩斯式的)政府干预,取代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与市场价格机能)。(4)从自由贸易走向保护主义,在国际关系上更强调国家主义。(5)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带到发展中国家,这是经济的帝国主义,改变许多文化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6)强权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激化,造成资本主义更不稳定。现代理论的主要关怀,是科学性的外观(数学模型化),比较不重视制度的合理性。

(作者系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栏编辑吴英燕,工作邮箱:wuyingyan@wxj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