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新三板的清脆铜锣声,让嘉华网络这家“潜水”多年的高新企业浮上了岸,虽然上市流程启动较晚,但嘉华网络还是挤进了青岛首批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名单。“我们企业能够登陆新三板,离不开市南区的支持,上市工作异常繁琐,市南区在各个方面给予协调,帮助我们在整个流程中避免走弯路。”公司董事长柴进文如是说。

嘉华网络揭开了市南区企业集群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截至目前,鼎信通讯进入上市最后的冲刺阶段,海州演艺、爱你爱家等4家企业接连在新四板实现挂牌。政府不断加码扶持力度,出台有吸引力的奖励政策,提供周全的定制服务,合理搭建企业上市梯队,是市南区企业不断涌动上市热潮的重要原因。着眼未来,市南区将继续坚持政策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企业上市,力争使辖区企业在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上均取得新突破。

真金白银打消成本之忧

为引导、鼓励市南区企业积极开展上市工作,在青岛市先后出台支持企业上市、股权投资发展等扶持政策基础上,市南区配套出台了《市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股权投资发展的意见》、《市南区支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工作政策实施细则》等一批扶持企业上市发展的区域政策,这些措施的重中之重就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上市的成本相对较高,很多企业担心折腾半天,上市不成又搭进去金钱。”市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市南区不断加大真金白银的扶持力度,单独制定了对企业上市工作的奖励政策。

该负责人表示,市南区的企业除了享受市级奖励之外,在收到青岛证监局辅导验收报告后,针对企业发生的券商、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费用,区财政给予补助100万元。首发申请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并被正式受理,在中介机构费用方面,区财政给予补助250万元。境外首发上市的企业,在募集资金到账后,区财政给予补助350万元。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最高能获补助150万元。“这样一来,企业在改制、辅导、上市等环节中,累计获得的补助可基本覆盖IPO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实现"零成本"上市。”

定制服务扫清前行障碍

培育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市南区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等举措,努力营造企业上市的优良环境。“市南区专门成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企业上市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绊脚石,如税金、房产、地产权的归属等问题,建立起领导联系制度和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市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定制服务,这是市南区在扶持企业上市过程中笃定的策略。“对于那些刚达到业绩要求而想上市的企业,我们组织了由律师、会计师、风投机构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到企业中做深度把脉,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具完整的意见报告,涵盖发展战略、上市板块选择、最佳上市时间等。而对于那些已开启上市流程的企业,我们则会提供贴身服务,扫清企业面前的障碍,像股改阶段的企业可能更关注税收问题,我们会联系税务部门为企业解疑答惑,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则是尽可能指导他们全面准确地准备材料。”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最近几天,市南区发改局工作人员正带领刚刚在新四板挂牌的中科海四处寻找公司扩张用地,“他们公司现有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扩大经营的需求,我们在知道情况之后,便利用多条渠道为中科海牵线搭桥,目前已经初步找到理想场所。”柴旭文同样深有感触,“我们之前很少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但市南区在得知嘉华网络有上市需求时,便主动与我们取得了联系,从股改阶段就开始渗透提供各种服务,多次带领风投机构上门进行对接,而且对于我们不懂的上市知识,及时给予解读。”

上市企业梯队已经成型

“通过登陆资本市场,企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自身的融资问题,而且还得到了从制度到人才、从资金到管理的全方位变革。”柴进文已经初步尝到了上市的“甜头”。而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希冀通过上市,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且进一步完成企业裂变式扩张。

为了促进更多的企业走向上市之路,市南区积极做好拟上市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工作,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进行重点扶持,通过举办培训班,走出去汲取外埠上市经验等,不断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在全区形成“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鼎信通讯进入上市最后的冲刺阶段,中元籴 、德才装饰、海大生物等5家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瞄准IPO做准备;在新三板领域,今年年初,嘉华网络成功实现破题,还有特利尔、科恩锐通等19家企业跃跃欲试;在新四板领域,今年,市南区已有海州演艺、爱你爱家、盛嘉传媒、中科海4家企业成功挂牌……“在政策红利以及定制服务的带动下,市南区上市企业的梯队已经成型,企业上市有望形成联动效应,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不断掀起上市热潮。”市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其中,今年年内预计会有5家企业在新三板实现挂牌,10家企业在新四板实现挂牌。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