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举办显微影像

联展研讨会

早报记者 陈诗悦

6月21日,“极迥色”显微影像艺术研讨会在中华艺术宫举办,来自上海摄影家协会、上海市广告协会、上海油画雕塑院等不同领域的3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借着正在爱普生影艺坊展出的《极迥色-显微影像联展》,共同回溯显微摄影这一尚未普及的新门类的发展历程,也一起探讨未来的可能性。

引导人们想象的艺术

《极迥色-显微影像联展》展出了余慧文、郑宏斌、张善夫等艺术家最近的显微摄影创作。所谓显微摄影,即是用镜头对着偏光显微镜下的微颗粒晶体。艺术家们发现,那些在光影下只能瞬间闪现存在的世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看似抽象图像,却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基础物质本质。余慧文在交流摄影感想时这样说,“我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他们要能画出,必然要先想出,而显微镜下的这些画面,就是引导人们去想象的。”

偏光摄影镜头下的图像因为受制于化学、物理反应和光源等影像,具有瞬间即逝或渐变的特点而变幻无穷,所摄制的作品因无法复制而具有唯一性。“这就常常造成矛盾的心理,什么时候拍,偶然拍了以后能不能满意,都不可知。”室内设计师出身的金小平说。

摄影师郑宏斌分享了他在拍摄时的经验,“一是在变化的零界往往会出现好东西;二是人们俗话说金角银边,要关注物质边缘的地方;三就是摄影师一定要有耐心。

显微摄影的未来

其他与会成员也一同出谋划策共商未来。油画家马宏道认为显微摄影最接近绘画,未来的显微摄影或许可以借鉴已有的绘画理论。

负责此次摄影打印的爱普生影艺坊,选用了四种不同介质来打印:高清铝片、缎面布、正喷灯箱片和金属高光相纸。负责人杨柳认为,“艺术和技术在不断推进彼此的界限。”

有如此令人震撼的美丽图像,何不将其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上海市广告协会会长裘东明就介绍了国外的经验。“2009年的澳大利亚悉尼灯光艺术节上,一位艺术家将他的显微摄影作品投射到了悉尼歌剧院上,我们上海每年也在外滩的建筑上玩灯光艺术,是否也可以借鉴呢?”再者,与奢侈品牌合作,将作品市场化,也是非常好的尝试。

上海摄影家协会会长穆端正总结说,“摄影在呼唤新的时代作品,需要艺术家的想象、发现、创新和交流,也需要技术和科学的支持,现在摄影早已打破了仅是记录人类发展和世事变迁的传统作用,具有更广阔的思路。艺术家的梦想应该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