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8日,在伊拉克军方的护送下,中方人员安全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转移工作采取地面和空中交通相结合的方式分三批进行。25日,包括妇女和体弱者在内的45人乘坐伊军直升机先行转移。26日,12辆大巴车将600多人转移至巴格达。27日17时,第三批578人乘坐大巴车顺利抵达巴格达。

24日,千余名在伊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撤离过程中遭遇来自伊拉克政府军的阻力。次日,这些被迫返回交战区营地的中方人员就在“伊政府和军方协助下”,分三批先后转移至巴格达。至27日,1200余名中方人员已全部脱困。

此前伊方就拦截中方人员所乘大巴给出的解释是,萨拉赫丁电站项目深陷伊拉克政府军与ISIS武装人员交战核心区域萨拉赫丁省,是最早遭到ISIS武装人员袭击的重镇之一。如果此时中资公司撤离人员,容易遭遇袭击。

与伊方密切沟通后现转机

中国外交部在27日发布前述中方人员已转移至安全地区的消息时称,中国驻伊使馆“根据形势变化,协助中机公司完善相关预案”,并与伊方进行了“密切沟通协调”。

不过,一名要求匿名的在伊中机员工认为,伊拉克政府军从实施拦截到提供保护,更有可能是因为“谈妥了”。

“在伊拉克,腐败随处可见。”他说。

他以伊拉克签证举例,持有按正常程序办理的伊拉克签证,来到伊拉克后还得再交钱,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来伊后购买“伊拉克版的签证”。“我曾经碰到一个签证代理,自称是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的侄子,他拿出一个白本签证,在上面手写了名字和签证有效期,然后拿去盖章。”他说:“这就相当于拿到了伊拉克 绿卡 ,时间随便你写。”

撤离路线单一

相较于三年前中国政府在一周之内从战乱中的利比亚紧急撤出35000多人,此次从伊拉克撤离人员似乎难度更大。曾报道了利比亚战争的记者袁文逸告诉早报记者,“当时利比亚从东到西贯穿全国的海岸线都有中国工地,后来选择撤离疏散的路线也比较多,而埃及政府也提供了便利,很多没有埃及签证的中国侨民都顺利通过边境。”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政府在撤侨行动中,出动了包括直升机、飞机、大型邮轮、运输船只、海外作业渔船、导弹护卫舰在内的海、陆、空三种撤离方式,将中国员工先行撤离到了包括希腊、马耳他、埃及、苏丹、突尼斯、约旦等在内的周边国家。

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国公民撤离路线有三条:中部米桑油田片区的人员,可以撤向伊朗;南部鲁迈拉和西古尔纳片区的可以从最南端的巴士拉国际机场向迪拜或任何境外安全区域撤退;而主要分布在伊北部库尔德人区域的中国公民可以选择从陆路向土耳其撤退。不过,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目前所实施的撤离计划中,人员均要先行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再从其他国家转机离开。

伊拉克政府军太弱

“当时的卡扎菲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力量悬殊,中国公司是和卡扎菲政府签订合同,因此不存在政府军攻击中国人的行为。”袁文逸说,“另一方面,反政府武装力量薄弱,单纯使用地面装甲车。”

而面对ISIS的闪电攻势,伊拉克政府军却纷纷弃械当逃兵。

美国军事官员对《纽约时报》表示,大约四分之一的伊拉克政府军作战不力、空军力量微不足道、军队里普遍士气低落、领导阶层普遍贪污腐败。

在摩苏尔被攻陷前,逃跑的尼尼微省省长努亚菲就曾表示:“ISIS其实不强,是我军太弱,长官和士兵都没有作战经验,也没有使命感。”

作者:樊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