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峨眉山景区外围道路仍聚集着四五百名村民。 早报记者 徐其勇 图

早报记者 徐其勇 周宽玮

昨日凌晨,峨眉山官方网站挂出公告,表示29日7时起,景区报国、黄湾、龙洞、金顶片区恢复接待游客,所有游客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至此,28日下午出现的前往四川峨眉山游玩的游客被禁止进入景区事件有了新的进展。据四川日报网报道,记者29日凌晨1时致电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获悉,6月28日由于景区暂时关闭而未进山的游客,从明天起可全额退景区门票,若购买观光车票而未到达目的地的游客,还能全额退观光车票。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从6月29日7时起,团队游客也全部可以进入景区了。

不过,早报记者昨日看到在景区外围的入山道路仍然聚集着大量村民,他们将部分路段围堵,禁止游客进山。同时,万宁寺、清音阁、石船子、伏虎寺这四个景点的进山道路,还未恢复对游客开放。

引发村民“堵路维权”的是景区利益分配。据参与堵路的村民许丽萍介绍,当地前几年曾推出“景乡一体化”,承诺峨眉山景区门票3%的费用“返点”给村民,“但村民至今没有拿到这些钱。”除这一问题,村民反映的岗位被外来人占据等问题,均尚未获得景区管委会的证实。

尚有景点未能恢复开放

6月28日13时起,前往四川峨眉山游玩的游客被禁止进入景区,景区管委会称此举是考虑到汛期景区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而封山。但当地村民告诉早报记者称,封山是村民维权堵路,系与景区管委会在景区利益分配上产生分歧,特别是景区工作岗位吸纳的当地农民越来越少所引发的矛盾。

29日,景区发布通告,称报国、黄湾、龙洞、金顶片区恢复接待游客,所有游客享受门票半价优惠。而由于景区关闭未进山的游客,可全额退景区门票。

29日16时,早报记者在景区外围的入山道路看到仍然聚集着四五百名村民,将部分路段围堵,禁止游客进山。为了避雨,堵路的部分村民还拉了篷布,准备“安营扎寨”。

担心堵路的村民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入山的沿途不时有交警维持秩序。

村民称官方未履行承诺

参与堵路的村民许丽萍等人告诉早报记者,官方关于景区封山的说法是在撒谎。因为村民的“堵路维权”6月25日就已开始,部分上山的道路早已被封锁。

许丽萍说,维权导致景区封山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往年没有发生过。根据她的说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提出要保护峨眉山,还给周边村里每户都发了林权证,一户一证。随后,四川当地推出“景乡一体化”的政策,承诺峨眉山景区门票3%的费用“返点”给村民,“但村民至今没有拿到这些钱”。

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3月19日曾刊登来源为峨眉山风景官方网站的文章《景乡一体传承峨眉山景区风情和民俗》,该文称时任峨眉山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现为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峨眉山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就是景乡一体化理念,处理好景区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关系。他表示,管委会从2004年起每年从峨眉山的旅游总收入中提取3%,作为旅游反哺农业的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项目。

对于3%的农业“返点”,新华网后来也有相关报道。

2008年6月28日新华网刊登的一篇文章《从地震阴影中突围——记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也介绍了景区内针对农民的政策历程。该文称,到2000年,峨眉山全山的2万亩耕地已全部停耕还林,当地农民不种田后生存成了问题。马元祝由此开始规范景区经营资格和经营项目,核心景区内每个农户家庭均得到一张管委会颁发的永久经营资格证,共有5000多农民开始从事餐饮旅店、景区讲解、摊区经营等经营项目。2005年,马元祝提出以旅游反哺农村,在景区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3%,约900万元,扶持和组织农民发展茶叶、天麻等六大产业。

2003年10月,《人民日报》援引时任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营销中心主任杜辉的话报道称,景区核定面积154平方公里,有1个乡16个村1.7万农民,8000余名旅游从业人员。

据许丽萍以及其他维权的村民称,停耕还林以后,景区的工作岗位吸纳了大量的当地农民,但是之后一些岗位被外来人所取代,尤其是最近几年,不少在景区上班的附近村民,被景区管委会“扫地出门”,导致管委会的4000多名工作人员里,只有约1%是附近农民,村民失去工作,非常气愤,而最近更是出现一些来自外地的导游和讲解员,这更是引发了村民们的不满,于是发起了这次堵路维权。不过村民的这一指责尚未获得景区管委会的证实。

此次并非峨眉山景区第一次将游客拒之门外,2013年7月由于特大暴雨,该景区也曾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于7月17日、18日暂时关闭,全面停止接待游客,那次也是峨眉山有史以来第一次关闭景区。